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128目标南昌
      帝国若要击败支那蒋政权,目前必须先夺取南昌。——杉山元
      衡山会议时,全国兵力总计:250个步兵师,29个du.
      li步兵旅;13个骑兵师,10个du
      li骑兵旅;其他特种部队和游击部队若干。
      仅步兵师来看,经过一年多的抗战,不但没被
      i军消灭,反比1938年1月的210个步兵师,多出40个师。中华军队在对
      i作战中,得到提高和加强。
      jag激e石命令:长江方面各战区部队,从1939年初开始,分期分批整顿轮训,补充兵员装备,到1939年底,应全部整训结束,准备反攻。
      1938年11月上旬。
      当jag激e石在南岳召开军事会议的同一时间,在东京,天皇正召开大本营军事会议。中心议题是分析中华在武汉、广州失守以后的形势,制定
      i军对中华作战的方针策略。
      天皇对形势的判断如下:
      帝国于1938年秋季,以获取结束战局的时机为目的,实施攻占广州及武汉的积极作战,取得了显赫战果。但判断蒋政权依然迷梦未醒,残存于西边数省,力图恢复其战力,建设新的补给路线,且在法属印度支那寻求补给港口,继续坚持抗战以挽回颓势。
      然而,在已丧失中原通往内地,以及失去主要水陆交通线、丰富资源和大半人口的情况下,我方如采取适当的施策。即使不能加深其内部崩溃。但至少也可使之沦为地方政权。因此。从战略角度可能认为帝国已经粉碎了抗
      i的中华政权,今后已进入实施政略进攻、取得美满结果的阶段。因此,为即将诞生的新中华zhong
      yāng政权创造良好条件,支援其成长,是我军为达到战争目的的重要作业。
      对华战争的本质属于持久战,对沦为地方政权的蒋政权,与其一味以武力深入穷追,莫如保持必要的战力。向建设新中华迈进……
      天皇和大本营对形势的估计确实太乐观了些。在他们看来,jag激e石及其国民zhèng
      fu已经降格为地方小政权。同时,他们尚有力量一直进攻下去,只是觉得一味深入穷追没意思,才停下来不追不打,而专心建设“新中华”。
      实际上,当时
      i本陆军在本土国内的兵力,仅有一个近卫师团,完全唱空城计。而在中华已经配置了24个师团。完全丧失了继续进攻的能力。
      i本某些战略家也不得不承认,对华作战未能歼灭中华军队之主力即已达到攻击的极限。
      根据天皇和大本营对形势的判断,
      i本陆军省于11月18
      i起草了攻占武汉以后,中
      i战争的战略指导方针。其核心之点为:
      第一、
      i军从战略进攻阶段转变为长期持久战阶段。
      第二、
      i军应采取局部作战,以确保占领区。今后的主要任务是“自主指导新中华建设。”
      i本方面用主要jg力在占领区扶持新的zhong
      yāng政权,其目的正如jag激e石所估计的那样,是为了达到以华制华,以战养战。
      i军要重建立一个全国xg的zhong
      yāng政权,必然要物sè一个合适的人选。他们看中了国党副总裁、国民参政会议长、大亲
      i派汪激ng卫。
      在
      i本方面看来,汪激ng卫自清末以来一直追随孙zhong山革命,很有些德高望重的份量,现在又在执行的国民党中身居要职,对中华中上层人士有号召力。只要他一出马收拾中华这残局,中华上下必然热烈拥护。待一个以汪激ng卫为首的“新中华”一建立,就把jag激e石的抗
      izhèng
      fu孤立起来,
      i本征服中华的大业,也就圆满完成。
      一贯反对以武力与
      i本相对抗的汪激ng卫,在武汉、广州失陷之后,其反对抗战的意图更加露骨。他认为中华再打下去,用不了多久必然全部变成
      i军的占领地。不如在尚未彻底失败之前,与
      i媾和,尚能保持一些力量,争取一些“自立”的条件。待讲和了,
      i军撤走了,中华在亲
      i的幌子下奋发图强,再行建设,再争取完全的du
      li自主,再与外强争个高低。但是,在国人积极主张抗
     &n

128目标南昌[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