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312章 随军采买,原来是外交事件[1/2页]

汉末第一兵法家 南宫我梦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刘备又没买到东西,猪狗羊一头没买到。
     刘备回来告罪。
     而后刘备没有立刻离开,而是和李孟羲谈到了去买东西遇到的事。
     刘备说,让游骑前去,要是遇到村落,按李孟羲说的方法还好,游骑多立旗帜,少举刀枪,且可使两骑前去交涉,另两骑在后戒备。
     李孟羲想到的交涉方法已经很规范了。
     但是,李孟羲只想到了遇到村落的情况,而未忽略了在半路遇到乡人的情况。
     遇村再去交涉,跟半路遇到个人再上前交涉,这是两回事。
     游骑们并不都是口舌伶俐之人,也并不都是太通晓礼数之人,厮杀汉说话直来直去,往往少了点礼数。
     刘备有感于此,于是就想着跟李孟羲商量一下,看李孟羲能不能想出什么好主意,就像若是遇到村落,交涉的次序如何,制定成法,让士卒们依例遵守。
     看李孟羲能不能像前边那样,再想想路遇乡人,骑兵上前交涉的流程应该如何。
     刘备也太看的起李孟羲了,他这一问,把李孟羲都问懵逼了。
     我咋知道半路遇到了个人,该怎么交涉,李孟羲心里直嘀咕。
     这玩意儿得靠情商的好嘛。
     就算一样的交涉流程,偏偏就有些人,很有亲和力,上去三两句就能交涉成功。
     而有些人呢,哪怕他是满脸堆笑呢,你一看就觉得不喜欢,这能交涉成功才怪了呢。
     因此,刘备问,若路遇乡人,士卒如何交涉才好。
     李孟羲语滞半天,问刘备,“那依玄德公看,该如何交涉?”李孟羲把问题反丢给了刘备。
     刘备在马上,沉思片刻。
     “路人半途遇我,我游骑数骑,路人见之,必有惊慌。
     故,首要之举,当安其心。
     可使一人下马,徒步迎上问询,余者,停留在后,不使乡民惊慌。
     而后,及交涉,需择一面目和善之人,温声细语,礼数周全,细细说明来意。
     再后,先把钱放于乡人之手,再问,是否可带我去方圆村落采买。
     如此,乡人得我钱财,一者,不想舍财,二者,见我只一骑下马徒步而来,礼数周全,似无恶意。
     两下相因,成算多已。”
     刘备按自己所想,娓娓道来。
     李孟羲听的直点头。
     刘备所说,大致包含三条交涉规范,一个是,半路遇了乡人,立刻把马停在道上,别吓到人家。
     二是,让一个面目和善的士卒下马步行,前去交涉。
     三是,说完来意后,直接给钱,给完钱,再说,能否带着去附近村落买点东西。
     这三步一套做完,大致能把交涉成功率提高很多。
     但凡涉及到人情世故,刘备的水平高极了,李孟羲很是佩服。
     刘备说这一通交涉的方法,李孟羲认为很好了,面面俱到的。
     就按这个就行了。
     所剩的问题,好像只有一个了,那就是懂礼数,善言谈,并且面目和善,能让人信服的人去哪里找。
     李孟羲到此时,才突然意识到。
     本以为,让游骑离队四处采买,是一件商业行为。
     没想到,不仅仅是单纯的商业行为,更是外交行为。
     本来,李孟羲之前特意搜罗了一些干过小商小贩的通晓物价的人才,好在交易的时候更专业一点。
     现在跟刘备这么一交流,李孟羲突然就发现,外交人才好像比单纯的商业人才,现下更有用。
     遇到路人,总得跟人家交涉好,才能接下来的交易不是。
     若交涉不好,人家不愿带你去,无法促成交易,准备再多的小商贩也不行了。
     想及前世,难怪,好多公司,销售人员拿的钱比研发人员多多了。
     毕竟,东西做的再好,没办法打开销路,是断然不行的。
     外交一词,用于游骑商队,恰如其分。
     再往大了想,若是日后,军队规模大了。
     出发时,若是粮草啥的带的不够,大军跨州越境,人生地不熟的,有时会需要向当地势力买粮食啥的。
     要是没有优秀的外交人才,派一个愣头青去买粮食,人家要是不卖,或者态度恶劣了一点,愣头青跟人家起了冲突。
     买不到粮食倒也罢了,万一,脑子一热,跟人家起了冲突。
     然后,几个士兵的殴斗,本地势力气不过,带兵来攻打我军,如此,一战下来,我军就算能赢,也势必死伤众多。
     这种事端,极有可能发生,而不是危言耸听。
     特别,如果是负责买粮的是张飞张三将军,那危险了。张飞带着几车财货,跑了好远,天热的不行,心情也烦躁的不行,到了城下,说要买粮。
     恰逢守城的是个混人,见城下一黑厮说买粮,这黑厮打扰了弟兄几个吃酒,这混人也喝了几两酒,胆气上涌,指着城下黑厮就骂,“哪里来的饿狗!我几时要卖粮于你!”
     以张飞张三爷的暴脾气,被这么一骂,还忍得了?
     然后,哪怕仅带着几十个押运钱财的士兵,他张飞都敢攻城。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不管冲突为何而起,一旦战端开启,就不受控制。
     一场大战,在所难免。
     而我军初衷只是为了买粮,粮没买到,还打了一仗,无论胜负,都亏大发了。
     让张飞去干外交,会是灾难。
     而此事,正确的处理方法是什么呢?
     买粮队到了城下,向城头说,我军要买粮。
     然后,守城的混人,因为打扰了其吃酒,趁着酒劲,对城下我军将领破口大骂。
     此时,负责交涉的人,应该面色如常,根本不把这件事放在心上,管他怎么骂,就当没听见。
     不管被怎么骂,我军头目依然礼数周全,朝城头上喊,劳烦通秉上官,帮忙问下,是否可卖给我军粮食。
     然后,后续发展可能是这样。
     城头混账依然在破口大骂,过了一会儿,有高级将领闻声过来巡视,听到有人叫骂,便过去看看是怎么回事。
     过去一看,自己的人对人家破口大骂,人家不仅不在意,不仅没有回骂,反而礼数周到。
     高级将领一看,忙去回禀上官。
     当上官听闻此事,听说有谁人的大军路过,人家带着钱,想买点粮食,可守城士兵不由分说的骂人家饿狗。
     这下,城中守官吓出了一身冷汗。
第312章 随军采买,原来是外交事件[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