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08章 战略欺骗 南征开始[1/2页]

明末逐鹿天下 风啸木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我们月底就会入蜀作战,现在各地正在调兵运粮,动静很大。
     这种情况肯定瞒不住,我们要想办法欺骗朱燮元。
     让他以为我们进攻的目标是湖广。
     四川很多关隘和城池本来就易守难攻。
     我们重炮运不过去。
     朱燮元增兵四川,我们这场仗打下去会非常困难。”
     苏河严格保密他们的作战目标,就是为了防止朱燮元提前得到消息,做好战争的准备。
     开战是要花费巨资,没有确切的消息,明军会反应会很缓慢。
     苏长胜提出他的建议:“苏统领,我们暗卫在汉中城,发现几名暴露的大明奸细。
     他们有锦衣卫,也有被大明朝收买的人。
     还有一部分是汉中当地的士绅。
     他们和大明朝,依然有勾结。
     我听成苏统领的吩咐,放长线钓大鱼。
     一直没有抓捕这些人,现在也是时候,利用他们做些事情。
     完全可以利用这些锦衣卫,给大明朝传递假消息。
     前段时间陕北起义军首领王嘉胤给我们写信,让我们一同夹击洪承畴和曹文绍。
     这个消息当时闹得沸沸扬扬。
     我们给奸细传递假消息,说我们接受陕北起义军的请求,准备和他们一起夹击陕西的明军。”
     苏河听到苏长胜的办法,他高兴的说道:
     “传递假情报,这是一个好办法。
     但我们调兵运粮,是从北向南运输,这个完全瞒不住。
     特别是汉中的大粮库,已经完全公开,说北伐也没有人信。
     但北伐这个事,完全可以通过《汉中周报》讲出来。
     这种明面上的宣传,会让朱燮元等人判断出,这是假消息。
     我们在给奸细传递更真实的假消息。
     朱燮元但不要给予明确的目标,这些聪明人,更加深信自己得出来的结果。
     最好给奸细传递的情报,让朱燮元认为我们准备进攻湖广。”
     李凤鸣听完苏河的计划,在一旁补充道:“现在三师在渭河防线。
     苏统领准备让三师防守形势更加严峻的兴安州。
     我们入蜀作战,重炮也运不过去。
     正好调三师去兴安州,让他们带着大批重炮进入兴安州。
     再派一些没有参军的大明降兵,这些大部分是工人,纪律性比明军还强。
     让他们换上衣服,伪装成军队,跟在三师的后面。
     哪怕是大明将领亲自观察,他们也会认为,这些都是军人。
     这样一来,不知道我们真正计划的人,肯定会被误导。”
     苏河听到这个计划,他很满意。
     他让李凤鸣和苏长胜,商量好这个计划的细节。
     这也是一种战术瞒天过海计策,它能成功的关键,就是制造出真实的细节。
     ……
     《汉中周报》发表北伐的消息,让很多人在酒楼中讨论这个事。
     一名穿着丝绸,长相非常平庸的商人,点了十几坛红薯酒,请酒楼中的食客喝酒。
     “红薯酒又便宜又好喝,我请大家喝酒。
     各位老伙计,你们怎么看待,大军将要北伐的消息。”
     一位读书人打扮的人,接过这坛酒,喝了两口说道:
     “这事完全是误导,多笨的人才相信这上面的内容。
     现在陕北明军连裹挟百姓的流寇都打不过,还用我们出手去打。
     再说正常人,谁去打陕北那边贫瘠的土地。
     陕北大部分地方赤地千里,当地根本就没有粮食。
     现在至少有九万名流民,到了我们汉中府。
     听流民说,大部分的人,都死在了路上。
     陕北的地方,千里无鸡鸣。
     旱灾严重的地方,都是一村子一村子人死绝。
     没死的人,也大部分去逃荒。
     前期很多人逃到河南和山西,还有向鞑靼人那里逃亡。
     后期,主要向我们汉中府逃亡。
     要不是今年粮食大丰收,我们这里都养活不起这些人。
     真要去北伐,那地方还有很多流民,需不需要养活他们。
     陕北那么多人口,我们汉中一府之地的粮食,根本就喂不饱这些人。
     我要是领兵的将领,肯定要打粮食充足的地方,这样打下来好处才多。
     更何况配合流贼,到底谁主谁副。
     不把名义弄清楚,不到生死存亡的时候,两军根本不可能配合。”
     酒楼中很多食客,都赞同这名读书人的说法。
     他们都能看出来,统领府不是流寇作风。
     打下一个地方,就要在那里建立稳固的统治。
     到时候打下陕北,大家都是陕西人,总不能看着百姓饿死。
     想要救人,又没有那么多粮食养活。
     粮食准备不充足,根本不会攻打陕北,这完全是吃力不讨好。
     一个大腹便便的商人,喝了好几坛酒,醉醺醺的说道:
     “我和你们说个事,大家可千万不要传出去。
     我前天刚从湖广那里运盐回来。
     就看到有大批士兵,乘船赶往兴安州,足足有几万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特别是船上拉着的大炮,那炮口比我还粗。
     军队看到我是运盐的商人,直接把我拦下,让我把盐运到营地中。
     那营地里的东西,真是让我开了眼。
     唉呀,这些东西不能说,说了我可就惹麻烦。”
     食客中也有很多人,附和这是个商人的说法。
     “我也看到有很多军人走在水泥路上。”
     “这个我也看到了,那穿着黄衣服的军队,一眼都望不到边。
     他们都带着刀,有的人看上去还非常凶悍。”
     发酒的人听到周围食客的反应。
     他思考着这名商人刚刚说的东西。
     表现的更加热情,不断和这名商人套话,想从这名商人嘴里打听出更多的东西。
     他忍痛买了两瓶好酒,把这名商人彻底灌迷糊,套出了更有用的消息。
     灌醉那名商人后。
     这人就急匆匆走出酒楼,不断在汉中城绕着圈。
     他很快来到一间卖麻布的店铺。
     “我获得重要消息,快把消息传给朱总督。”
     “长官,我喝了那么多酒,终于把事情讲给这人听。”
     苏长胜隐藏在角落中,他看到鱼儿上钩,脸上露出微笑。
     “这组人看好了,这么笨的奸细,真的非常少见。
     我们去追杀另一组,一定要让他受重伤逃跑。
     把他认为真的情报带出去。
     千万不要下死手,也不能让人看出来我们留手。”
     ……
     朱燮元一直在武昌府,他处理完奢崇明、安邦彦两人叛乱,留下来的烂摊子。
     准备留在贵州,彻底清理云贵川土司,上疏朝廷要执行改土归流政策。
     没想到汉中府出现黄衣贼,直接把三边总督杨鹤杀死,惹得崇祯皇帝震怒。
     朝廷现在因为没有钱,无法大举围剿黄衣贼。
     但崇祯皇帝给他下圣旨,一定要把黄衣贼遏制在汉中,绝不能让他们发展壮大。
     在当地练兵筹款,找好时机,一举歼灭黄衣贼。
     朱燮元只能带着兵回到武昌府,把主要精力放在对付黄衣贼上面。
     他前段时间,接到手下汇报,黄衣贼要有大动作。
     立刻安排奸细,联系汉中利益受损的士绅,打探黄衣贼的情况。
     奢崇明、安邦彦刚刚剿灭,又出现一股更厉害的黄衣贼。
     大明朝现在真是多事之秋,北有后金打到京城,西有黄衣贼作乱。
     朱燮元能判断出来,黄衣贼下一步的目标,就是他管辖的区域。
     汉中府东西南北四个方向,西方和北方是陕西。
     现在陕西的情况,根本养活不了大军。
     种田都没办法种,怎么养活军队。
     朱燮元从黄衣贼头领苏河做下的事,就知道这个人很聪明,无利不起早。
     他绝对不会进攻陕西。
     不能获得确切利益的事情,这个黄衣贼头领不会做。
     黄衣贼能选择进攻的方向,只有两条道路,顺着汉水东进湖广,或者南下入蜀。
     朱燮元判断,苏河的选择,东进要占八成以上。
     东进湖广最简单。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不只是出蜀难,入蜀也非常困难。
     黄衣贼入寇湖广,只需要派少部分兵力,挡住四川的明军。
     黄衣贼真敢入蜀作战,他们只能选择攻打剑门关。
     朱燮元相信凭借剑门关的雄伟,挡住半年完全没有问题。
     有这么长时间,他已经带兵杀进汉中城。
     “老爷,我们派去的奸细和朝廷的锦衣卫,还有投靠我们的士绅,都给我们送来情报。”
     他说完,就把整理好的情报,递给朱燮元。
     朱燮元仔细翻开一份份情报,不断在一旁的纸上做着记录。
     他综合各种情报判断,黄衣贼下一个目标是进攻湖广。
     他们准备极多的粮草和重炮,都运往兴安州。
     兴安州的兵力,也达到黄衣贼总兵力九成以上。”
     朱燮元看到这个消息,印证了他自己的判断。
     “通知各营将领,随时准备开拔,前往勋阳府迎战黄衣贼。”
     朱燮元下达命令。
     他不能在这里等待,黄衣贼的实力很强。
     勋阳府那地方刁民也多的很,黄衣贼真占据勋阳府,他就迎来大麻烦。
     ……
     苏长胜向苏河汇报道:“苏统领,我们的暗卫已经通过鸽子,传递回来情报。
     我让暗卫把我们这段时间,训练出来的三对鸽子都带了过去。
     现在回来了一对鸽子,没想到信鸽飞到那么远,它们还能飞回来。
     朱燮元已经向勋阳府调兵,他还把贵州和广西的兵力,调向湖广。
     我们已经完成战略欺骗,朱燮元没有向四川增兵。
     短时间,我们只需要面对四川的官兵。”
     苏长胜很开心,他又发现一个情报利器,鸽子真是太神奇了。
     暗卫获得详细情报,派人乘船送回来,需要十多天时间。
     信鸽只用几天,就从武昌府飞到了汉中府。
     现在信鸽不好训练,也容易丢失。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但能及时传递情报这一点,就抵消了

第108章 战略欺骗 南征开始[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