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41章 降粮价[2/2页]

明末逐鹿天下 风啸木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更精彩!
     一旦我们发展速度慢下来,没有更多的银币支持秦军作战,战败的后果太可怕。
     我们可不像大明朝,有海外西夷的银子,源源不断输送到东南地区。
     发展工业要花钱,训练士兵要花钱。
     培养小学生要花钱,修建水利道路要花钱。
     官府各个衙门,就没有不花钱的地方。”
     苏河看着王仲策焦急的模样。
     他语气轻松的说道:“我已经想到办法。”
     苏河想到的办法,就是让农村大力发展养殖等副产业和小型轻工业。
     农民一个人的力量太弱,在乡公所的指导下,让他们成立合作社。
     共同承担风险,共同获得利益。
     先让乡公所和各县的衙门,采购农民合作社的产品。
     可以通过订单的方式,预付一定的资金。
     让合作社可以发展壮大。
     每一个乡村,都有他们独一无二的地方。
     根据每一个地方因地制宜,只要不瞎搞,这些农村合作社,肯定能生存下去。
     他们发展壮大,就可以转型成正式公司。
     经营不善破产,也由合作社的农民,共同承担损失。
     有官府的扶持,只要不是胡搞瞎搞,这些合作社哪怕不能发展成公司。
     也不会到破产,负债累累的地步。
     在桑树林多的地区,开办小型剿丝厂。
     竹林木材多的地区,开办加工厂。
     制作些桌椅板凳,竹框雨伞之类的小物件。
     稍微有些资本,可以招募工匠,开办造纸厂等更具有技术的工厂。
     哪怕是什么都不会,养些鸡鸭和猪,每个农民都会干。
     王仲策听到苏河的想法,他被震惊的目瞪口呆。
     “秦王殿下,这样做可以吗?”
     苏河认真的回道:“你要相信农民的创造力。
     只要我们对这个群体放松监管,允许他们开办工厂,并对他们行为稍加引导。
     肯定会涌出大量的村办企业,平衡我们现在重工业太强,轻工业不足的现状。”
     苏河心中早有计划,秦王府开办的公司,以重工业和垄断行业为主。
     重工业投资大收益大,需要的技术条件太高。
     民间根本无法承受,只能由秦王府持续不断的投入。
     某些行业天然具备垄断属性,一旦放开可以民间,那就是在挖秦王府的墙角。
     比如大明的盐业,食盐贩卖是垄断性极高的行业。
     这个行业不官营,交给盐商负责,导致大明朝大量的盐税和利润流失。
     ………………………………
     丁万年主动邀请杨文才来酒楼喝酒。
     “杨老弟,你这段时间过得怎么样?
     买来那批婢女,都相亲成功了吗?”
     杨文才自豪的说道:“全部相亲成功,我回家和我侄女胥说一声。
     第二天祖庙那里,就来了一大群放假的士兵。
     现在士兵,可是优秀的相亲对象。
     最起码能给她们一个稳定的家。
     真要是当家的不幸牺牲,她后半辈子也有保证。
     现在烈属的遗孀,带着孩子改嫁,也非常容易找到下家。
     她们起码对再婚的人家来说,不是累赘,不用这家人出钱养别人的孩子。
     我个人通过这件事也打出名号,《汉中周报》都专门出篇文章,夸奖我的行为。
     我现在已经成为所有商贾需要模仿的榜样。
     有这个光环在身,有头脑的官员,都不会针对我。
     一些官府难缠的小鬼,也不会再纠缠我,对我的好处显而易见。”
     杨文才说完这件事,又沮丧的说道:“我们再也不去湖广做生意了。
     我因为相亲耽搁时间,派心腹去湖广做生意,大亏而回。
     大明朝的新总督上任,汉水由一个叫左良玉的人管理,这个人贪婪无度。
     我做这些小生意,根本无法经受他的勒索。
     屋漏偏逢连夜雨。
     想在汉中安稳做生意,现在也非常困难。
     四川的生丝,冲击汉中这里的市场。
     我的剿丝厂都要准备转卖,根本打不过那些蜀商。
     他们也插手纺织生意,这些人的资金雄厚,咱们这小门小户,根本没有办法与他们竞争。”
     杨文才感慨他的境遇,身上有光环也不太好。
     以前一些常用的偏门手段,现在都没法使用。
     靠正经手段,他的实力没有办法竞争过蜀商。
     丁万年也感慨道:“我女婿是秦王府首相,那些蜀商给我女婿一个面子。
     我在四川主要粮食产地,建立的碾米厂,才没有受到针对。
     但蜀商的势力,在快速崛起,这是不争的事实。
     四川的地方太大,蜀商的资本又雄厚。
     咱们汉中的商人不团结起来,还怎么与这些已经抱团的蜀商竞争。”
     丁万年不会小觑蜀商,因为道路难行等问题,蜀商在整个大明名声不显。
     但在四川周边的地方,蜀商的大名让人如雷贯耳。
     谁都不会忽视这股商贾势力的存在。
     秦王殿下在四川对士绅的高压行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打击了一部分本来就属于士绅的蜀商。
     秦王殿下的酷烈手段,又吓住很多蜀商,这些蜀商开始蛰伏。
     当蜀商发现,大明已经没有希望重新夺回四川。
     秦王府对于商贾,只要按时交税,也没有太高的要求。
     这些蜀商试探明白秦王府的底线,他们就开始变得活跃。
     杨文才喝下了一口酒,郁闷的说道:“咱们汉中这里,就是人心不齐。
     有以前的书香世家,有新崛起的权贵。
     还有我们这些,趁势而起的商贾。
     各方都看看不起对方,还怎么能团结起来。”
     杨文才又喝了一口酒,神情才恢复正常,避而不谈这个话题。
     “丁老哥,你看到今天的报纸了吗?
     这些政策与你的生意息息相关,粮食的收购价和出售价,都大幅下降。”
     丁万年也喝了一口酒,说道:“秦王府强制规定粮食售价,现在粮食的价格,已经回到万历时期,正常年景的粮食价格。
     再加上廉价的食盐,百姓的日子会越过越好。
     就是我们这种开粮食加工厂的商人,赚到的利润低一些。
     但粮食贸易主要走量,单价低一些,对我影响不大。
     这次我看到秦王府放开酒类加工,我想购买专利,找人合伙兴办一家酒厂。
     酒的利润你也知道,这实在是太惊人了,比粮食利润要高十几倍。”
     杨文才听到丁万年的邀请,他有些心动,他生意正陷入低谷,丁老哥还愿意拉他一把。
     “感谢丁老哥的邀请,我愿意入股这个酒厂。”
     ………………………………
     乔正华下班回家,这个时间点,厂里大部分工人都下班了。
     玻璃厂试生产一批玻璃。
     他通过自己的面子,要过来几块玻璃。
     现在他正熟悉玻璃的手感,进入状态就没注意下班时间。
     他刚到家,就看到妻子雇用驴车,正不断往家里搬粮,足足有十大麻袋。
     “脱壳的大米只能保存一年时间,怎么购买这么多。”
     “当家的,你懂什么?这是丁家新出的大米,采用最新的风干技术,可以储存两年时间。
     现在大米一袋才三两银币,以前一袋可要六两银币。
     你一个月工资才十多两银币,趁着大米降价,我必须要多囤一些。”
     乔正华无语的说道:“你不是说,这段时间再识字,买来的报纸你根本不看啊!
     秦王殿下下旨规范米价,今后大米面粉的价格,都是一百斤一两半银币。”
     乔正华婆娘捂着嘴,惊喜的说道:“竟然会这么便宜,这个价格还是我妈年轻时,才能买到的价格。
     从我小时候开始,汉中城就没有这么便宜的米了。
     买的这些米怎么办?现在去退可就太亏了。”
     乔振华摆了摆手,道:“不用退,你夫君我事业要迎来大发展。
     那是我就能收更多的土地,我们换间大房子,专利真的能申请通过。
     到时候我们家雇用一些护院和女工,家里人口多了,需要吃的米更多。”
     “当家的,你真是太厉害了,我这就去买一只活鸡,晚上给你炖爱吃的鸡肉。”
     乔正华看着婆娘去旁边市场买鸡。
     他走到屋内,拿出屋子里的工具,继续尝试磨玻璃。
     研究更好的磨镜技术,为申请专家做准备。
     他被封为勋爵,靠的就是这门手艺。
     他用水晶磨出了数百架千里镜镜片,他磨出的千里镜质量非常好。
     他加工的千里镜,秦军高级军官都很喜欢。
     “华子在家吗?”
     乔正华走出房间,看到他熟人周三叔拎着一块玉石,走进了家里。
     “华子,又来麻烦你了,这是我之前,在山中挖到的一块玉。
     我儿子近期要结婚,我要给他建一栋水泥婚房。
     今年粮价这么低,我只能求你把这块玉加工成手镯,这出售之后给儿子结婚用。”
     乔正华欣喜的接过这块玉石。
     按照他的规矩,加工玉石不要钱,正品给雇主,边角料他留下。
     他动作熟练,很快加工出一大一小两对儿玉手镯。
     “周三叔,我的技术没有退步吧!
     你的手镯包好,这是一块不错的玉。”
     周三叔接过玉手镯,他叹了口气说道:“挨千刀的高炫明,他竟然是大明朝的奸细。
     去年秦王殿下定下的粮食收购价,他却在暗中提高了粮食收购价。
     想要让秦王出尔反尔,鼓动百姓造反。
     秦王殿下却信守承诺,那么高的粮食收购价,一眼不眨地认下来。
     今年才把高炫明恶意提高的收购价降下来。
     这个收购价,比之前大明的士绅,那要良心多了。”
     乔正华送走絮絮叨叨的周三叔。
     他不知道收购价降低,会对这些农民有什么影响?
     他只知道,城里的粮食降价,他们家也能每隔一段时间,就享受一顿肉食。
     7017k
    喜欢。
  

第141章 降粮价[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