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48章 放榜 国子监[2/2页]

明末逐鹿天下 风啸木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p;你经受住官场的考验,之后就有一路高升的资本。”
     知子莫若父,张佑堂知道自己儿子的性格,太过锋芒毕露,一点都不合群。
     他在科举之后,特意找到弟弟,如果他儿子高中。
     他弟弟就运作,把儿子调到安全又艰辛的地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好地方争抢的人很多,偏远穷苦的地区,没有人抢。
     希望儿子能理解他的苦心,工作几年性子磨平了,不要那么锋芒毕露。
     他今后在官场上,会有更大的发展。
     “第三名,四川蓉城人,张胜北。”
     “张兄,恭喜你了,没想到你竟然是榜眼。”
     李生云高中之后,他身边这些人,又有两个高中。
     他觉得低调又有才华的张胜北也会高中,却一直没有传来消息。
     李生云开始还以为,自己感觉错了。
     他没想到,张胜北这么有才华,竟然能取得第三名这个好成绩。
     张胜北看到大家的恭喜声,他抱了抱拳,谦虚的说道:“大家同喜同喜。
     我也没想到成绩会这么好。
     没上榜的人也不要沮丧,副科成绩还没有公布,大家还有机会做官。”
     “第二名,四川蓉城人,王林江。”
     王林江双臂抱在胸前,淡定自若的等待放榜结果。
     他知道自己的成绩,只要科举没有舞弊,必然会名列前茅。
     第二名的成绩,这也符合王林江的预期。
     他也通过这次科举,向所有看低他的人证明。
     自己不是没有才能,而是大明朝拒绝接纳他这个大才子。
     他会用更好的表现,证明给世人看,他会是留名清史的大才,而不是一位庸才。
     “第一名,汉中人,林文静。”
     莫雨庭听到这个消息,他蹦的老高,惊喜的说道:“林兄,你高中状元了。”
     他看着林文静一脸平静的样子,很诧异的问道:“林兄,你高中状元,怎么看上去不开心。”
     林文静淡定的说道:“我精心准备了这么久,连状元都拿不下,那不是证明我太无能了。
     中状元不难,只要没有科考舞弊,我早就应该是状元。”
     林文静有这个自信和底气,他的学习能力很强。
     平时看看报纸,多读读秦王府的政策。
     考试看到这些题目,林文静就知道,秦王想要什么答案。
     巡捕们念完进士榜,他们又念着副科的成绩。
     众多士子对于副科成绩,关注度就没有那么高。
     没有考中进士,起步就要比同龄人晚几年。
     略有资产又觉得自己有才华,只是发挥不好的人,准备明年再参加科举。
     觉得这次科举,已经是他较高的水平。
     对于八品官,他们也比较满意。
     这种人才关注副榜的成绩。
     王仲策走了出来,面带笑意对着众多士子说道:
     “无论是进士还是同进士,进士们请跟我进入贡院。”
     莫雨庭好奇地向林文静问道:“林兄,伱那么厉害。
     能猜出来,现在进入贡院,这是在做什么吗?”
     林文静摇了摇头,道:“这个没有一点迹象,我是察觉不出来。
     我们跟着走过去,等一会儿就知道了。”
     很多士子,都在讨论这个情况。
     他们不知道,贡院之中会有什么等待他们。
     李生云对着张胜北抱了抱拳,询问道:“张兄,你可是探花郎。
     秦王府通报你是第三名,没有探花这个称呼。
     大明朝会试之后还有殿试,皇帝亲自点状元、榜眼和探花,给考生重新排名次。
     你说能不能是秦王殿下突发奇想,也想对我们进行考察。
     这是一种变相的殿试,能被秦王看中,我们就飞黄腾达了。
     接下来咱们一定要好好表现,不要影响秦王殿下对我们的观感。”
     所有人都走进贡院,在王仲策等监考官的协调下,按照进士和各科同进士。
     分成几个队伍,根据成绩排成了几排。
     旁边还有礼仪队和面容严肃的警卫。
     李生云心直口快的说道:“我们这是要面见大人物。
     首相王仲策都没有这个排场,要见的人只能是秦王殿下。”
     ………………………………
     苏河在屋内,透过玻璃,看着正在排队的士子。
     这些中榜的士子,这都是他的支持者。
     副科的试卷,交给专业的考官评判。
     进士榜的试卷,考官评判之后,由苏河确定名次。
     进士榜前几名,都是有真才实学的人。
     他们的思想也没有被儒家理学束缚,不是那种只知争权夺利的腐儒。
     苏河主要看最后一道策论题,决定士子能否上榜。
     其他的题目,展现出来的才能,决定他们的排名。
     能上榜的士子,都是旗帜鲜明与大明朝完全割裂的士子。
     苏河不会让一些三心两意的人,通过他举办的科举成为进士。
     科举选官,是为了安稳地方,安抚读书人。
     科举第一名林文静,表现的最为全才,他不只是进士榜,各个副科成绩也都是前三。
     科举第二名王林江,思想最成熟,提出的政策也最稳健,他比较适合担当主官。
     科举第三名张胜北,表现出对贪官的愤恨,提出很多整顿吏治的想法。
     苏河认为他比较适合进入都察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无论他本心如此,还是装成这个样子,进入都察院都比较合适。
     这届科举,这三个人才最为突出。
     其他入榜的人,经过培训之后,治理一个县完全没有问题。
     苏河带领王仲策等人,走出屋内。
     林文静看到果然是秦王殿下接见他们。
     他最先反应过来,鞠躬致意道:“拜见秦王殿下。”
     其他人随之反应过来,同时鞠躬拜见秦王。
     苏河看到士子们鞠躬礼毕,他微笑着说道:“你们现在都是进士,是今后官场的中流砥柱。
     你们之中绝大部分人,之前对于官场一点都不了解。
     现在就给你们授官,这完全是不负责任。
     我改制国子监,它主要用来培养预备官员。
     你们现在都是国子监的学生。
     在国子监学习为官之道,同时在汉中各个衙门实习。
     实习的过程,也是对你们的考验。
     两个月之后,根据国子监结业考试成绩和实习水平,对你们进行授官。”
     苏河接见这些中榜的士子,跟他们说明国子监的事情,他就离开贡院。
     监考官给每一名士子,发放国子监的入学通知书。
     入学通知书里面,有国子监的介绍和实习的要求。
     莫雨庭仔细阅读国子监入学通知书。
     他抓着头发哀嚎道:“我完了,我这次彻底完了。
     真的没想到,考中进士之后,还要重新学习。
     成绩好才能担当某一个县的知县或是留在中枢。
     成绩不好,只能去县里的某个衙门,担当属官。
     正七品和从七品的待遇,这差距实在是太大了。
     最关键是实习要求,还与副科的成绩有关。
     这是双向选择,自己可以报名,各个衙门根据要求选择实习的士子。
     我这几科的成绩都不太好,只能挑选不要求副科成绩的衙门。
     我大概率要去都督府,这是武将聚集地。
     文官晋升上限不高,但这里要求真低。
     我也有与这些武将打交道的经验,都督府应该会适合我。”
     莫雨庭说完自己的情况,他看向林文静询问道:“林兄,你是状元,副科成绩也那么好。
     你准备选择哪一个衙门。”
     “我准备选择秘书处,这里的人要求才能全面,我比较合适。
     秘书处的官吏,长时间接触中枢核心事情。
     在秘书处锻炼一段时间,外放出去就是一名地方大员。
     我估计今后地方巡抚和六部尚书,秘书处出身的人,绝不在少数。”
     士子们拿着国子监的录取通知书,他们都在与朋友讨论,要去哪一个衙门实习。
     ………………………………
     苏河和王仲策乘坐马车回秦王府。
     苏河语气轻松地说道:
     “科举终于结束,我们可以把重心放在应对大明朝的围剿。
     大明朝现在是拼尽全力,也要准备把我们剿灭。
     只要挺过这一次,大明朝就没有实力,再次集结重兵围剿我们。
     将会是我们逐步扩张的时期,攻守之势将会改变。”
     王仲策自信的说道:“秦王殿下,军事方面我不太懂,现在官府钱多粮足。
     只要军队不短时间崩溃,打持久战完全没有问题。”
     王仲策也不认为,大明朝能剿灭他们。
     他们最危险的时候,就是杨鹤领兵围剿和攻打四川的时候。
     那时候只要有一场失败,就会引起连锁反应。
     现在秦王府的统治基本稳固,别说明军打不进来。
     哪怕明军突破大军防线,他们动员百姓也有一战之力。
     “秦王殿下,成立国子监,按照殿下的意思。
     不只是刚被录取的进士,今后官员升官,也需要重新加入国子监学习。”
     苏河点点头,语气不容置疑道:
     “没错,不只是士子,其他官员升职也要重新学习。
     能当好一名知县,不意味着他能当好一名知府。
     必须要重新学习,考验合格之后,才会授予实职。
     军人晋升都要去军校重新学习,官员晋升也不例外。”
     苏河还有一点没有说出来,这种办法还有利于反腐。
     某些官员在地方形成利益集团。
     通过这种办法调离本地,就能轻而易举地处理他们。
     官员来国子监学习的过程,也能派遣御史去调查他的情况。
     这能让贪官原形毕露,有利于吏治清明。
     7017k
    喜欢。
  

第148章 放榜 国子监[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