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婉芝还在感叹顾成均是真有钱,谁知下一秒,顾成均又提出了新的条件。
“何社长先别高兴得太早,我这投资也是有条件的……”
“前期这笔钱我可以跟你们合作社签订借款协议,以固定利率借给你们合作社,但合作社的总产值一旦超过三千万,借款就得自动转换为合作社股权,我得按配额占股。”
要不说人顾成均是业界最有投资头脑的律师呢,他这算盘也打得太精明了些。
这三千万,若是在何婉芝他们的合作社里没发挥出效果亏本了,那就是合作社欠了他三千万,按照规定付给他相应利息,亏不亏本跟他没关系。
但若是合作社的总产值超过了三千万,那就说明何婉芝的合作社是有发展前途的,自动转化为股权,能让他赚得更多。
拉到投资不容易,虽然顾成均提出来的条件有些投机的,但何婉芝根本没得选择,再说,人家要求的利息跟银行贷款利息差不多,就算是分股权也是她赚了。
“合作社并不是我一个人说的算,这事,我还需要跟其他社员商量一下,不过我想问题应该不大,您那边可以先把合同准备好。”
“等我这边谈妥,咱们可以找时间碰一面,把合同签了。”
“好,我等何社长的好消息!”
挂断电话,何婉芝按耐不住兴奋的兴趣,高兴了好一会儿才在群众发通知,让各社员来会议室开会。
对于顾成均的投资,社员们自是乐见其成,所以何婉芝没费多大力气就说服了大家在同意书上签字。
因为有了这笔巨额投资,何婉芝的合作社,几乎包揽了整个松县的积压的中药材,让所有农户们都过了个好年。
其他县市的种植户听说何婉芝在大量收购中药材,都纷纷托关系拿到她的联系方式致电联系她,希望她能派车过去将自己的手里的中草药收走。
但随着疫情的不断蔓延和全国各地医护人员对吴北疫情的支援,何婉芝自顾不暇,根本不敢把手伸那么宽。
整个正月,随着新增感染病例的持续攀升数据,民众们已经弄清楚了这次的疫情的汹涌和危害性,以前非典起码还得密接才会传染,而这次的疫病甚至出现了人传人的景象。
幸好,医学专家很快研制出了抑制这类病毒的有效药,到了二月底,疫情增长速度明显减慢,从每人新增数万人,降至三位数。
而专家研制出的特效药所需用到的原材料,正好是何婉芝春节期间大量收购的那些,一时间原材料的价格跟着水涨船高。
其实大年初几的时候,何婉芝就积极联系了国内各大知名药厂,向他们透露了自己手里囤积得有哪些药材,如果需要,可以及时跟她联系。
虽然当时各大药材都是打着哈哈敷衍她,但随着特效药的公布,何婉芝的电话立即被各大药材打爆了,毕竟,一家家去农户手里收药耗时耗力不说,还影响生产效率。
但如果直接找何婉芝,能省去很多繁琐步骤,所以,一时间,何婉芝在业内名声大噪。
第251章 口罩会成为下个热销产品[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