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心情平静下来,然后继续朝着指挥部走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就在电梯门即将关闭的瞬间,方玉明瞥见了财务科的老王。只见老王抱着一摞账本,匆匆忙忙地从走廊尽头走过来,他的领口的领带歪得不成样子,鞋面上还沾着一些泥点,看起来就像是刚从某个隐秘的角落赶回来一样。
指挥部会议室的台灯在长桌上投下暖黄的光圈,投影仪蓝光映着墙上的白板,“离岸公司” 四个字被红笔圈了三遍,周围密密麻麻都是箭头。方玉明展开手绘的架构图,指尖划过 “明远国际” 下方的子公司 ——“昌隆实业”,这家注册在香港的公司看似经营建材,实则在青河水库项目中以 “高价采购砂石” 为名,将工程款中的 3000 万转入陈立谦控制的账户。“看这里。” 他用红笔敲了敲 “昌隆实业” 的资金流向,“每笔转账都夹在正常贸易流水中,比如 2024 年 5 月的‘砂石款,其实对应的出库单是伪造的,供货方根本不存在。”
调查组的金融专家推了推眼镜,键盘敲击声骤然加快:“这种‘虚假贸易 + 离岸公司的模式,典型的洗钱套路。” 他调出银行数据,“你们看,资金从昌隆实业到开曼的明远国际,再到巴拿马的一家船舶公司,最后以‘投资收益回流国内,绕了整整七道弯。” 屏幕上,资金流向图像条扭曲的蛇,在各大洲之间来回穿梭,最终消失在复杂的金融网络里。
“关键是陈立谦的角色啊!”组长一边说着,一边用手指重重地敲了敲陈立谦的照片,仿佛要透过这张照片看穿他背后隐藏的秘密。
组长继续说道:“他不仅是政商之间的纽带,更是离岸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方处,你之前提到的‘政商旋转门,会不会和这个架构有某种关联呢?”
方玉明点了点头,他的表情凝重而严肃。他翻开另一叠资料,展示给大家看。资料上显示,某退休官员在卸任后的第三天,就摇身一变,成为了明远国际的“战略顾问”。然而,这位所谓的“战略顾问”,每月领取着高达十万的薪水,却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工作内容。
方玉明解释道:“他们就是利用‘顾问费‘培训费等看似合理的名义,将非法利益巧妙地包装成‘市场行为。而离岸公司,则成为了这一切的最佳遮羞布。”
就在这时,窗外突然传来一阵沉闷的雷声,紧接着,一道耀眼的闪电划破夜空,瞬间照亮了会议室里每个人那严肃的脸庞。方玉明的目光被吸引到了白板上的架构图上,那上面密密麻麻的公司名称,就像是无数个深不见底的黑洞,不仅吞噬着公共资金,更吞噬着百姓对政府和企业的信任。他想起青河水库溃坝时,遇难者家属在政府门前痛哭的场景,那些眼泪此刻化作笔尖的重量,在笔记本上写下重重的 “彻查” 二字。
散会后,组长慢慢地走到方玉明身边,轻轻地拍了拍他的肩膀。那只手掌带着些许温度,透过薄薄的衬衫,仿佛能传递到他的心底。组长的声音低沉而严肃:“老方啊,接下来的路恐怕不太好走。陈立谦背后的关系网错综复杂,尤其是省政协那边,牵扯甚广……”
方玉明紧握着手中的文件袋,指节因为过度用力而微微泛白。他深吸一口气,缓缓说道:“我知道。”他的目光坚定,没有丝毫退缩之意,“但青河水库的账,总得有人去算清楚。”
走廊里,一名新来的年轻警员抱着一箱文件匆匆走过。那箱文件上,“离岸公司调查”的标签在灯光的映照下显得格外醒目。方玉明的视线被这个年轻的背影吸引住了,他看着那充满朝气和活力的身影,突然想起了自己刚参加工作时的模样。
那时的他,年轻气盛,对正义充满了无限的向往和憧憬。他曾天真地以为,正义就如同阳光一般,无论遇到多少黑暗和阴霾,都能够轻易地将它们驱散。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历的增多,他渐渐明白,现实并非如此简单。
尽管如此,方玉明心中的信念从未动摇过。他知道,阳光有时会被乌云遮挡,但只要有人愿意挺身而出,成为那把刺破云层的利剑,光明终将会重现。而他,愿意成为那把利剑,为青河水库的真相而战。
他掏出手机,给妻子发了条短信:“今晚不回家,记得关窗。” 指尖在发送键上停顿两秒,又加上一句,“照顾好爸,等这事了,我陪他去钓鱼。” 收起手机时,屏幕反光里映出他两鬓的白发 —— 不知不觉,居然已经到了需要用白发丈量岁月的年纪。
深夜的指挥部里,打印机再次启动,方玉明手绘的离岸公司架构图被复印成数十份,随着专案组的车辆驶向各个调查点。车轮碾过积水的路面,溅起的水花在路灯下折射出细碎的光,像散落的星星,照亮着这场与黑暗的较量。
喜欢。
第342章 离岸公司线索[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