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里,额头抵着桌面,“去年 5 月那笔 1200 万,其实是给某领导的‘节日问候,转账记录在境外服务器里,他们以为删了就没事……”
此时的法庭外,正义媒体终于撕开了水军的伪装。一篇名为《谁在抹黑证人?起底青河案背后的舆论黑手》的报道里,清晰列出了利益集团雇佣的网络公司、转账记录,甚至包括张某与境外势力的邮件往来截图。
“原来那些骂调查组的帖子,竟然都是花钱买的!”“那个说‘证据是伪造的大 V,居然收了 20 万封口费!”这两句话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在网络上掀起了轩然大波。原本一边倒的质疑声瞬间发生了逆转,人们开始对背后的利益集团展开猛烈的声讨。
张某坐在办公室里,手中紧紧握着手机,屏幕上显示着最新的舆情报告。他的脸色阴沉得可怕,额头上冒出了一层细汗。就在这时,一阵尖锐的警笛声突然划破了寂静,仿佛是对他的一种警告。
然而,比警笛声更刺耳的,是门外传来的秘书慌慌张张的敲门声。“张总,不好了!巡视组来了,还有国际刑警……”秘书的声音充满了惊恐和无助。
张某的心脏猛地一紧,他知道自己的末日终于来临了。他缓缓站起身来,脚步有些踉跄地走向门口,打开门,迎上了秘书那惊恐的目光。
与此同时,在法庭内,王某静静地看着重新安静下来的旁听席。他的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既有对正义终将得到伸张的欣慰,也有对那些被利益蒙蔽双眼的人的惋惜。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突然,他的脑海中浮现出一个老军人用军功章换水泥的故事。那个老军人在国家最需要的时候,毫不犹豫地奉献出了自己最宝贵的荣誉,只为了让堤坝能够尽快重建。而那些在堤坝重建中挥洒汗水的普通人,此刻或许正守在电视机前,关注着这场审判的结果。
王某缓缓地伸出手,轻柔地抚摸着胸口处那枚小小的党徽。这枚党徽,是父亲临终前交给他的,当时父亲的声音虽已虚弱不堪,但每一个字都如重锤般敲打在他的心上:“孩子,别丢了初心。”
如今,站在这庄严肃穆的法庭之上,王某终于领悟到了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审判长手中的法槌重重地敲下,发出清脆而响亮的声音。这声音在法庭内回荡,仿佛是对正义的宣告。在这声响中,王某亲眼目睹着秦宏伟被法警带走,他的脚步有些踉跄,西装外套也随之滑落,掉落在地。
而与此同时,王某却感到自己的身影在法庭的灯光下显得从未有过的挺直。他知道,有些错误,终究需要有人站出来终结,哪怕这个过程会充满艰难险阻,哪怕会伤痕累累、千疮百孔,但只要坚持下去,正义的光芒就永远不会熄灭。
窗外的梧桐叶依旧沙沙作响,像是在低声诉说着什么。然而,这一次的风声却与以往不同,它似乎带着雨后的清新,让人感到一种释然和希望。
王某的目光缓缓转向远处的堤坝,那里有一群工人正在忙碌地浇筑着最后一块混凝土。他们的身影在阳光下显得格外渺小,但他们所做的工作却是如此重要——就如同这个国家的反腐事业一样,每一块基石都需要无数人用坚定的信念和无畏的勇气去浇筑,才能构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抵御所有的风浪。
喜欢。
第353章 反制措施[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