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决定,从年度利润中追加五百万元作为质量检测专项预算,还特意成立了“老兵监督岗”,邀请十位退休军人组成验收组,拿着放大镜检查每一处工程细节。
网络上,军功章换水泥的话题像长了翅膀,短短两天阅读量就突破十亿。网友们从老军人的故事延伸开去,开始在评论区自发整理“身边的奉献者”:有人说街角早餐店的张叔,每天凌晨四点就推着餐车到工地,给早班工人送热粥,粥桶上总贴着张字条“加红糖不要钱”;有人晒出大学生小林的照片,姑娘把考研复习资料搬到了工地志愿者休息室,白天帮着登记捐赠物资,晚上就着台灯刷题,笔记本扉页写着“守护家园和实现梦想,都是向前走”;还有货车司机老郑的视频被顶上热搜,他把自家新买的挖掘机无偿开到重建现场,每天天不亮就来,天黑透了才走,手心磨出的血泡破了又结,却总说“机器闲着也是闲着,不如让它多干点正经事”。
这些普通人的故事被网友自发剪辑成《平凡的星光》短片,片尾字幕滚动时,弹幕像雪花一样飘满屏幕。“原来英雄不在教科书里,就在隔壁楼的早餐摊前”“下次社区组织义务劳动,我第一个报名”“我爷爷也是老兵,明天就带他去看看新堤坝”……无数温热的留言涌来,像溪流汇入江海,渐渐凝聚成一股力量。
傍晚时分,陈小雨在堤坝的展览馆里整理新收到的捐赠品,忽然发现展柜最下层多了个木盒子。打开一看,里面是枚普通的劳动模范奖章,旁边压着张字条,字迹娟秀:“我爸是工地食堂的厨师,他说每天给大家做热乎饭,就像当年他爸在战场上给战友递手榴弹——都是给自家人添力气。这奖章捐给展览馆,也算替我爸续着这份心。”
窗外,夕阳正慢慢沉入河面,给堤坝镀上一层金边。陈小雨望着展柜里排列整齐的物件——老军人的军功章、志愿者的签到本、工人磨破的手套、孩子们画的勋章……忽然明白,有些东西从来不会真正消失。就像老军人的勋章,它离开了老人的胸前,却化作了千万人心里的刻度,丈量着责任与担当的重量;就像那些默默付出的身影,他们的故事被看见、被记住、被效仿,便成了不灭的火种,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心里,点燃新的光亮。
这大概就是传承。不是把勋章锁进玻璃柜,而是让它变成无数双伸出的手,变成无数颗滚烫的心,变成“我也想为这里做点什么”的念头,在寻常日子里,长成守护家园的力量。
喜欢。
第378章 精神传承[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