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组的脚步声在钢筋供应商那座巨大而空旷的仓库里回荡,每一步都像踩在紧绷的弦上,发出沉闷的回响。手电筒的光束劈开厚重的黑暗,一道道光柱在堆积如山的钢材间穿梭,照亮了那些锈迹斑斑或裹着崭新包装的钢材。空气中弥漫着铁锈与机油混合的刺鼻气味,呛得人喉咙发紧,林江攥着那份早已被汗水浸得有些发皱的检测报告,手指因过度用力而指节泛白——三天前他们顺藤摸瓜发现的那批不合格钢筋,此刻就安静地躺在眼前这堆贴着“优质品”标签的材料里,像一群披着伪装的幽灵。
“这里有问题。”技术组的小王突然压低声音惊呼,他正蹲在角落一个落满灰尘的文件柜前,手电筒的光直直打在柜门的锁芯上,那里有一圈明显被撬动过的痕迹,边缘还残留着新鲜的木屑。林江立刻快步上前,蹲下身与他并排,手电筒的光束扫过柜内散落的一沓沓纸张,其中一张泛黄发脆的生产台账格外显眼,上面用红色圆珠笔标注的数字像烧红的烙铁,烫得人眼睛生疼:“8月15日,Φ12mm钢筋,抗拉强度320MPa(国标≥400MPa),流向:城东重建项目”。
“就是这批。”林江的声音里压抑着熊熊怒火,每一个字都像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他眼前瞬间闪过听证会上张某那副得意洋洋的嘴脸,当时对方拍着胸脯保证“每一批钢筋都经过严格检测,绝对符合国家标准”的嚣张模样,此刻想来只觉得无比讽刺。小王早已拿出随身携带的扫描仪,手指麻利地操作着,将文件逐一扫描存档。随着翻找的深入,更多的线索如同破土而出的春笋般接连浮出水面:一份被小心地藏在文件柜夹层里的销售清单,用密密麻麻的字迹详细记录了近半年来所有不合格品的流向,城东重建项目的名字在清单上赫然出现了七次,每一次对应的日期和数量都清晰可查;而在供应商老板李总那台锁在办公室抽屉里的私人电脑中,技术人员耗费数小时破解的加密文件夹打开后,里面的邮件记录像一把把锋利的刀,将建筑商与供应商之间的肮脏勾结赤裸裸地展现在众人面前。
“这批货必须用在3号楼地基,下周质监站可能会突击检查,你那边盯紧点,把检测报告做漂亮点,别出岔子。”——这是张某发给供应商李总的邮件,字里行间带着不容置疑的命令口吻,发送时间不偏不倚,恰好在林江提交第一次检测报告的前三天,显然是早有预谋。
“张总放心,这点小事还办不妥吗?报告我已经让实验室的老周改过数据了,保证
第393章 证据在握[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