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70章 时代局限[2/2页]

农村三代人 刘海峰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分文,倘若跟家里要钱,虽然行是行,但国增于心不忍。家里的钱,是家里的,他想干点什么事,不能指望家里。如今要做的,就是自己先挣点钱,等自己有了钱,想干什么,就算是干赔了,花的也是自己的钱,他不用背负对家里的愧疚,不想让家里,承担他自己干点事的风险。
     虽然村上,有毛毯厂,钢铁厂,可以进厂子,也算是有份工作。如今妹妹小双,就在村办的毛毯厂织地毯。但国增知道,这个年代,村办厂子,是越来越不景气了。就拿妹妹来说,她都好几个月没发工资了。
     改革开放的社会,这些个村办企业,集体企业,国有企业,都在改革,都在自负盈亏。集体企业原本就没有活力,反而被那些私人企业,赶超了不少。照这样下去,村上的集体厂子,离着破产也不远了,没准哪一天就会倒闭。这是大势所趋,国增心里有数,他不碰这个霉头。
     国增想起,国长在盐场的这两年,钱也赚了一些,人也变了一些,看来,这盐场的活,倒是个不错选择。他也在收玉米的时候,跟国长商量过,等收完了秋,他先去盐场,跟国长一起,干个一年半载。攒点钱后,再做其他打算。
     秋风瑟瑟,凛冬来临。世间万物,都沿着那些已有的,意外的轨迹,各自前行。看似不可思议的事,其实都是命运的使然,冥冥之中,早已注定。
     文信这一代人,从出生到长大,能活下来,已是幸运。他这一生的使命,或许就是生下国增,延续血脉,繁衍种族。对于文信来说,他能够将国增养大成人,已实属不易。而到了国增这第二代人,读书上学,改变命运,仿佛是他的使命,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局限,上一代人的局限,这一代人的局限,纷纷限制住了他的命运,任凭他也曾努力挣扎,与命运做过抗争。
     但人终究,是斗不过命的,选择认命,是对生活的妥协,也是时局的必然。更是这一代人,当下最好的选择。
     就像是这个国家,从建国,到后来的土地改革,公私合营,人民公社,不断探索着,国富民强的路该怎样走。虽然经济上,暂时还没有,实现国富民强的伟大转变,但这个国家的尊严,却再也不会容得,那些西方老爷们的践踏。
     有了第一代人,打下的基础,留下了这个国家,与日俱增的国际地位。所以第二代人,才能站在前人的肩上,遥望世界,改革开放,发展经济,实现自强。改革开放的十一年里,这个国家,这个民族,以及老百姓的衣食住行,日常生活,正在一步步的蜕变。
     历史滚滚向前,每一代人,都完成自己的使命后,悄然退场。下一代会继续登场,实现个人,或者民族,或者国家,那些伟大的复兴梦想。
     这一年,也是新中国成立四十周年,倘若把这个国家,比喻成一个人。三十不惑,四十而立。那这个国家,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崛起的同时,国家和社会制度,也在不断完善。一个民主,法治,富强,文明的新中国,正逐步屹立在世界之巅。
    喜欢。
  

第170章 时代局限[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