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总是要大病一场的。
     所以在两次乡试落榜后,他就求父亲想法子给自己谋了个差。
     从此安分守礼,渐渐的大家就忘记他少年时的那些荒唐事迹,只记得他这些年的老实。
     更何况媒人收了他的钱,怎么可能说他一句不好的?
     谢环送走两人后便背着手去厨房,对着正做饭的老妻道。
     “别做那么多哈,人家办完事儿都已经走了。”
     就像他这饭里下了鹤顶红似的,跑那么快!
     闻言,王氏有些嗔怪地道:“你怎么不留一留李巡检,人家好歹与你同窗那么多年。”
     虽然有一段时间不来往了吧,可如今不是又和好了吗?
     “留他做甚?”
     谢环很是傲娇地反问,说着理了理自己的儒衫道。
     “当年要不是这老小子害我,我如今早就进士及第了。”
     少年时的他们何时讲过什么规矩客套?
     如今老了,这老小子反而讲究起来了。
     王氏闻言笑到:“你这就是拉不出屎怪茅坑了,不过李巡检大小也是有官身的,当官儿的讲究一些也正常。”
     谁家父母送完孩子去学堂,还会留下来吃顿饭的?
     不合适嘛!
     “说得好,这个比喻倒是得当。”谢环闻言拍了拍掌,笑眯眯地转身走了:“等下回见了伯群我就把你这话告诉他,说你说他是茅坑。”
     想起好友维持二十年的君子脸,维持不下去的时候他就想笑。
     王氏:“……”
     幼稚不幼稚啊?
     不知道的,还以为这是三岁孩童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李瑜这个阶段的开蒙书籍有五本,《三字经》、《千字文》、《增广贤文》和《幼学琼林》还有《百家姓》。
     其中增广贤文是集结中国从古到今的各种格言、谚语。
     幼学琼林又称《成语考》,里面天文地理、家庭饮食、花鸟兽木婚丧嫁娶等,可以说是古代版的百科全书。
     好在大雍早有印刷术、造纸的技术也是非成熟,这五本书只需要五百文。
     大越乾安十六年,五月初六,古代时间寅时三刻,现代北京时间:4点四十五分左右。
     天还未亮。
     李瑜就在父母与姐姐的祝福下,雄赳赳气昂昂地踏入了云端私塾。
     从这一天开始无论是寒冬还是酷暑,他都得这个时辰左右赶到私塾读书。
     这一天,他从一眼望到头的农家子,幸运地成为了有万千可能的读书人。
     他都觉得自己在做梦。
     偶尔愣神的时候,他都会想起那个背着比自己还大的背篓,背着满满一背猪草的自己。
     那个在冬天穿着草鞋,露着脚背干活的自己。
     居然……穿上儒衫,成为了一个读书人?
     入学第一天他就以非凡的天赋,惊艳到了各位同窗还有谢先生。
     只因不过才读了两遍,他便会背诵百家姓的前十句了。
     谢环惊喜地捋了捋胡须道:“很好,照你这样的天赋来看,你应该很快就能追上落下的这两年。”
     本来只是想给老友面子收的学生,没想到居然是个好苗子。
     面对夸奖李瑜感到十分地不好意思,这些启蒙书对他来说确实很简单。
     虽然上学的时候不考,可不代表父母不会额外让他背诵,所以只需要诵读两遍回忆回忆,他就能够背出来了。
    喜欢。
  

第4章 入学[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