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平三十七年,三月五日。
由秦广浩与其同窗崔永怡二人编撰的第一版字典,已经成功完成。
得到消息的唐风,这日与内阁及六部官员齐齐赶到了宝通学院。
唐风与众人此时都认真地翻看着手中这本,与新华字典风格十分相似的字典。
字典里面对单字的释义比较简单粗浅,没有新华字典那般详细。
不过对于西疆刚刚启蒙的学童来说,已经够用。
而这本字典的厚度,已经堪比牛津大辞典,书页纸张的大小莫约为A4。
由于纸张质量与后世还是有着很大的区别。
因此采用的是单面印刷。
用A4大小的目的,也是为了减少字典页数,以方便装订。
不过即便这样,这本在大盛史无前例的字典。
已经算得上是名副其实的大字典。
众人缓缓地翻着手中的样本字典,都很是啧啧称奇。
唐风笑着看向秦广浩,“秦先生,这本字典中收录了多少个文字?”
秦广浩听到他的询问,毫不犹豫地回答道,
“回禀主公,这第一版字典,一共收录了单字六千三百余字。”
“根据编撰字典过程中的统计来看,其中常用字在三千多字左右。”
“为了能够让学子们早日用上字典。”
“这第一版字典还很是简约,以后将会在第二版的时候逐渐完善。”
“虽然这版字典的内容简单,不过按照主公提供的思路。”
“不管是通过拼音,亦或是通过偏旁部首,都能够查找到对应的文字。”
“对于掌握了拼音之法的学子来说,格外有用。”
欧阳弘毅双手捧着字典,很是感慨地说道,“想当初,弘毅初学文时。”
“每一个文字,都是经过刻苦背诵,才将那些文字一个个地记了下来。”
“而且大盛的文字,比主公推行的这种简体字要复杂得多。”
“若是那时候能够有这么一本字典,那该有多好啊,至少能够少吃不少苦头。”
欧阳弘毅这番话,更是引起了在场众人的共鸣。
毕竟在场所有人,都是这样走过来的。
而眼下,看着唐风让秦广浩编撰出来的这本字典,让众人都很是感慨。
同时对现在西疆各地学堂的学子,能够用更好的方法学文,都寄予了厚望。
特别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思想,已经深入人心。
这让那些有机会进入学堂的贫苦人家的孩子,更是不遗余力地抓住这千载难逢的机会。
一心一意地想要通过学有所成,从而出人头地,光宗耀祖。
这也是为何仅仅用了两年的时间,就有许多学子完成了小学基础阶段的学习。
而这些学子,其中八成都是来自于贫苦人家。
他们知道,只有好好读书,才能够改变贫苦的家庭。
学得本事,考取功名,才能够光耀门楣,出人头地。
这才能够过上更好的日子。
而且所有学子都知道,能够让他们有机会和那些士绅望族的子弟在同一学堂中上学。
那完全是因为开明贤德的平天王。
再加上秦广浩一直以来的教导。
让所有贫苦学子都将让他们有机会进入学堂的平天王视为神明。
唐风很是高兴地点头,这本字典的使用方法,与自己当初告诉给秦广浩的方法完全一致。
秦广浩与崔永怡二人,能够在半年多的时间内,就完成了这本字典的编撰,可以说十分难得。
“这本字典能够成功面世,让那些学子都能够快速学文识字。”
“秦先生与崔先生两人居功至伟。”
“理当重重有赏。”
看着唐风十分
第1101章 一个孤臣[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