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说完后,他就急匆匆的走了。
姜云舒微愣,耸了耸肩,没放在心上。
五天的时间转眼过去。
姜云舒将调研时活生生的案例都默默记在心里,学习积累。
陈默也常在休息时主动拿着笔记本过来,与姜云舒分享,讨论得很是投入。
秦岚岚经过上次事件,也彻底转变了态度,经常跟在姜云舒身边,帮她记录,听她分析,眼里充满了学习的光芒。
唯有宋文昌,看着姜云舒不仅轻松融入了课题组,还似乎成了实际上的核心,甚至连一直围着自己转的秦岚岚都倒戈了,心里那股酸水和妒火更是烧得旺。
实地调研转眼结束。
晚上,课题组召开了总结会议。
煤油灯的光晕下,同学们脸上都带着疲惫却又兴奋的神情。
郑教授主持开场后,目光首先投向宋文昌:
“文昌,你是组长,先说说你这几天的总体观察和感受。”
宋文昌早就憋着劲要好好表现一番,立刻清了清嗓子,拿出他精心准备的发言稿:
“好的,教授。通过这次调研,我深刻感受到了改革开放政策给基层经济带来的巨大活力……”
他侃侃而谈,引经据典,用了不少专业术语,听起来很高深。
但说了半天,内容始终有些空泛,像是隔着一层玻璃看风景,缺乏这几天大家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那些鲜活的实例支撑。
几个同学已经开始悄悄走神。
郑教授听完,不置可否地点点头,目光转向姜云舒:
“云舒,你呢?有什么发现和想法?”
姜云舒翻看着自己记得密密麻麻的笔记本,抬起头,声音清亮:
“我这几天看到的,更多是一些成长的烦恼。”
她开门见山,直接抛出一系列尖锐的问题:
“恶意内卷,环境污染,人才流失……”
就这几个问题侃侃而谈一番后,姜云舒稍稍顿了顿,随后引入了那个让陈默激动不已的概念:
“我认为,我们的研究不能只描绘蓝图,更要关注这些现实问题,思考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发展,不能只看今天赚了多少钱,更要看明天还能不能继续发展,子孙后代还能不能拥有青山绿水。”
“可持续发展?”
郑教授听到这个词,眼睛猛地一亮,身体都不由自主地坐直了。
“云舒,你详细说说这个可持续发展!”
这个词,在1979年的中国,实在是太新颖,太有前瞻性了!
姜云舒结合看到的污染,恶性竞争等现象,简要阐述了一下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她一说完,其他同学仿佛被打开了话匣子,纷纷点头附和:
“对!姜同学说得太对了!那个螺丝厂压价压得我都看不下去了!”
“还有那条河,太可惜了,以前肯定很清!”
“我也问了那个技术员,他说在这学不到新东西……”
讨论的焦点完全被姜云舒提出的现实问题所引领,大家开始踊跃补充自己看到的类似案例。
会议气氛一下子热烈起来。
宋文昌被晾在一边,脸色越来越难看。
喜欢。
第427章 可持续发展[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