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     见此,张道之不由得一愣,竟是因窥探岁月长河而入了魔障。
     旋即。
     那立于岁月长河某处节点的中年道人,周遭萦绕万里紫气。
     只见面容模糊,缓缓转身,手指轻轻一点,整条长河瞬间激荡开来。
     “张道之!”
     突然,一道让张道之感到既熟悉又陌生的声音传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似乎来自比遥远天际处还要遥远的地方。
     不可知,不可见,不可明说。
     这道声音,使张道之迅速回神。
     他当即稳固本源,避免入了魔障。
     此刻。
     饶是已开天眼的他,仍旧不得见那缕真正生机。
     “这怎么可能?天下万千气象,天目皆可观之,我为何找不到那缕生机?”
     一时间,张道之竟是不知该如何是好!
     他绞尽脑汁,想尽平生所学,可却从未见到这般古怪的情况。
     “这玉晨雷,是假的吧?”
     张道之愁眉不展。
     就在这时。
     手中天师剑灵智迸发,突然颤栗。
     自剑体之内,跃然而出一道灵蕴。
     汇入张道之刚开不久的天目当中。
     刹那间。
     那缕灵蕴,让他回到了幼时。
     那时的他,已经登上龙虎山,正式拜在老天师门下。
     张先拉着张道之的小手,自山脚缓缓登顶天门山。
     二人一前一后,矗立于峰顶,看到了仙鹤齐鸣,见到了万物众生。
     张先问了他一个问题,
     “道之,你说,什么是生,什么是死?”
     张道之不假思索,奶声奶气的回应道:“我活着即为生,我死了即为死。”
     张先抚须大笑两声。
     随后,便负手而立,一直在看着不远处的仙鹤。
     忽而,就在这时。
     有一只仙鹤突然撞击在石壁之上。
     鲜血缓缓流向大地。
     它的身躯,亦被蛇虫鼠蚁、山中走兽、空中飞禽啃食。
     而它的血液流淌之处,都化作了磅礴生机。
     张先知张道之悟性聪慧,笑呵呵道:
     “一鲸落,万物生。”
     “你认为,那鲸,这鹤,是生是死?”
     张道之思虑片刻,“是生,也是死。”
     张先莞尔一笑,
     “生死阴阳,轮转不息,相生相克,相辅相成,此为自然。”
     “生与死,可为生,可为死。”
     张道之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弟子刚上山那会儿,有只仙鹤对我说,它命数将绝,让我吃了它,它算生算死?”
     张先反问道:“你说呢?”
     张道之摇头不解。
     张先摸了摸他的小脑袋,眼神里尽是透露出长辈对晚辈的宠溺之意,
     “那只鹤对你说,你吃了它的肉,便能增长修为。”
     “你若修为增长,便能斩妖除魔,维护苍生,你将来所救之人,或许就是那只鹤的转生。”
     张道之恍然大悟,“因果?”
     张先道:“应该说是承负。”
     因果与承负,其实有着巨大区别。
     前者是通过前世今生未来三世,讲究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其报应观是仅限于自身,只讲究极致的行善,重因果者不重杀生,但杀生若是为救人呢?
     比如,重因果者,正在惩罚恶徒,因一念之仁放走恶徒。
     恶徒继续行凶,他重因果,还是不会杀了那恶徒,而是一心引导其向善。
     倘若杀了恶徒,便是动了杀念,无论动机,都要下地狱。
     这是佛教的观点,所以他们才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而后者却是承者为前,负者为后,用天、地二道来论证人道。
     张道之食鹤肉为承,今后,便要有所付出。
     这个付出可能是救人,被他所救之人,没准也能承了这份承负,将来也去为他人,救他人。
     反之,如果他是为了惩戒恶徒,结果因一念之仁放走恶徒。
     事后恶徒继续行凶伤害他人,那么,张道之便要身担承负。
     杀了那恶徒,以消弭承负。
     这是道教的观点,道爷看你不像个好人,那道爷就亲自将你打进十八层地狱。
     道爷看你是好人,那就助你长生、成仙、修行,然后你再去帮着他人惩恶扬善。
     其报应观更侧重于自然而不重自身,是以宇宙的宏观角度来看待。
     是能够以自身行善积德的方式,而影响到后人、周边亲朋。
     也可以将因果与承负,理解为是一纵一横。
     总结来说,道教的承负观念,可以治国。
     但佛教的因果观念,却不行,可佛教的因果观念,能治人。
    喜欢。
  

第88章 因果与承负[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