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14章 白玉豆糕[1/2页]

穿越大秦三岁半 青青小清新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扶苏这次主要是汇报一下之前他对云阳做的人口普查,和田地丈量结果。
     云阳离咸阳近,人口增长虽然不快。
     但是还是有在增长的。
     在新犁和水车出现后,很多没有登记的耕地,有所增加。
     很多人丁兴旺的农家和小有资产的商户,或全家出动,或雇佣农人帮他们开荒。
     连很多宗亲都开始出动了。
     虽说他目前只调查了云阳一地,但相信这个情况绝对不止出现在云阳一处。
     子婴:。。。。。。
     子婴看到这里梗住了。
     好家伙,大月氏的圈地运动还是个设想,毛都还没开始呢。
     只是更新了一个小小的犁和水车而已,难道大秦的圈地运动要开始了?
     他还想尽快搞出蒸汽机呢!
     提高生产力的目的,是为了改善大家的生活,让大家吃饱饭,穿暖衣。
     可不是为了迅速壮大私有制的。
     关键他们这开垦的是荒地,是合法的,开了就是他们私有的了。
     商鞅变法特意“废井田,开阡陌”,就是为了激发大家的开荒种地热情,允许土地私有。
     允许土地交易。
     因为这个政策,关中的耕地面积增加了三倍。
     西周的井田制规定,公田和私田是严格分开的,公田由集体共同耕种,收获归国家所有。
     私田则由农户自家耕种,但是土地所有权仍属于国家。
     乍看上去是个不错的政策,国家的运行有公田供给,底层民众也有自己的耕地养活自己。
     大家都有光明的未来。
     但好好的政策,配上执行人后,走向就变得不确定起来了。
     皇室和贵族把所有的上田划分为公田,小农和小地主只能分到一些不太好的地段。
     公田的收益虽然归国家所有,但是,耕种还是要分配给普通农户去耕种。
     不是自己的地,种起来当然是没有热情的。
     公田收益往往就不太理想,无法满足国家的开支。
     私田虽然属于农民和小地主自己的,但是还要交沉重的赋税。
     最终能留到自己手上的,还是不够一家人吃饱。
     随着铁制农具的发展,明明应该耕种起来更轻松。
     但是,自家的田就那么多,就算耕种得再精细,还是怎么都不够吃。
     看着贵族和皇室占有大量的公田,却种得粗糙,甚至荒废。
     矛盾自然就越来越尖锐。
     商鞅变法后,大秦废除了西周的这种公有制的农田政策。
     鼓励农户自己去开荒,开荒多的,增加了产量的都可以免徭役。
     开出的地都是属于开荒人的,还允许交易。
     甚至,如果你农具不够,没有耕牛,都可以找官府租赁。
     只要 不故意损害农具,伤到耕牛,只需要付少少的租金就好了。
     这一下,农户的耕种热情自然空前高涨。
     等郑国渠挖通后,整个关中成了千里沃土,扩大耕地面积后,更方便规模化生产。
     这才能供应得起百万秦军的消耗。
     当然,代价也是有的。
     过度的垦荒,加上大修宫室,陵墓,造成了大量的水土流失。
     秦汉之后,沃土千里,很快就变成了沟壑纵横。
     最终,如《汉书·沟洫志》里记载的“泾水一

第114章 白玉豆糕[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