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所以,到了该接货的日子,这两个人没敢来这里。
     不过这样也好,江河大模大样进来打电话、又是吼又是骂,一嘴的日本话说的贼溜,不管是伪警察还是鬼子,都没有怀疑江河的身份,瞅着江河一脸不善,还有一队鬼子兵押运,居然也没有人提出来上车检查。
     关东平原的的枯草已泛绿,风吹得山海关城楼上的膏药旗猎猎作响。
     一辆蒙着厚重帆布的日军军用卡车,在一队荷枪实弹、刺刀在阳光下闪着白森森寒光的“皇军”押送下,缓缓驶过关卡。驾驶室里,穿着鬼子少佐军服的江河,帽檐压得很低,只露出紧绷的下颌线。他身旁的“军曹”小伍子,握着方向盘的手心全是汗,却努力模仿着鬼子兵惯有的那种倨傲神情,对着城门口点头哈腰的伪军不耐烦地挥了挥手。
     卡车顺利通过了这东北咽喉的第一道铁闸。
     另一辆车的车厢里,伪装成日军士兵的老隋、老唐、罗定国、张二勇以及一个班的精锐战士,紧绷的神经终于稍稍松弛。
     厚重的帆布下,是十箱码放整齐、里面装着油光锃亮的崭新三八大盖的木箱子,还有两门拆卸开的九二步兵炮的部件。更珍贵的,是角落里几个不起眼的木箱,里面塞满了用油纸层层包裹的磺胺、吗啡和珍贵的盘尼西林,这是能救无数抗日战士性命的宝贝!
     正如江河所料,挂着膏药旗、刺刀闪亮的“皇军”车辆,在进了山海关后,几乎成了畅通无阻的通行证。沿途的哨卡、巡逻队,远远看到这阵势,要么慌忙立正敬礼,要么干脆远远避开。
     伪满洲国的军警更是连上前盘问的勇气都没有。偶尔有真正的日军小队擦肩而过,车厢里的战士们心都提到了嗓子眼,手指悄悄扣在扳机上,但江河总是能操着流利甚至带着点关西腔的日语,从容地应付过去。
     几经周折,绕过了日伪重兵把守的主要城镇和交通线,卡车终于驶入了黑龙江东部连绵起伏的张广才岭深处。
     这里山高林密,沟壑纵横,是东北抗日抗日第三路军(注:历史上周保中、李兆麟等领导)的重要活动区域,尤其是五常、珠河(今尚志)、方正一带的山林根据地。丛林密布的小路尽头,早有抗日队伍的暗哨接应。
     在一个极其隐蔽、被当地人称为“鹰嘴砬子”的山坳营地前,卡车停了下来。营地依山而建,木刻楞房子和地窨子几乎与山体融为一体。当帆布被掀开,露出车厢里堆积军火和药品时,整个营地都沸腾了!
     时任第三路军总指挥的冯仲云将军,闻讯大步流星地从指挥部冲了出来。这位以坚毅沉稳着称的抗日队伍领导人,此刻也难以抑制内心的狂喜。他那饱经风霜、被战火刻下深深皱纹的脸上,先是难以置信的震惊,随即化作巨大的、几乎要燃烧起来的喜悦!
     “老隋!老唐!我的好同志!好兄弟!” 冯仲云的声音激动得有些发颤,他完全不顾周围战士们惊愕的目光,几步冲到刚从车上下来的老隋和老唐面前,张开双臂,狠狠地、结结实实地将两人同时搂进怀里!
    喜欢。
  

第422章 军卡深入敌后[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