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胳膊上还缠着渗血绷带的老兵,声音干涩地挤出三个字,带着难以置信的颤抖,“是……是九二式!鬼子的‘大队炮!”
人群嗡地一声炸开了锅!不同于看到机枪时的兴奋,此刻战士们脸上交织着震惊、狂喜,还有一丝面对真正战争利器的敬畏。
九二式步兵炮!这东西在鬼子手里,是敲开他们简易工事、屠杀战友的噩梦!而现在,它们竟然成了自己的战利品?!
“都别愣着!搭把手,轻拿轻放!” 冯仲云压着心头的激动,声音却比平时更高亢了几分。他认得出这些被分解成几大块的冰冷金属意味着什么——真正的攻坚利器!
十几个最精壮的战士,在几个曾经在东北军炮兵团干过的老兵指导下,喊着号子,小心翼翼地将这些散发着枪油和钢铁寒气的部件逐一卸下:
炮身(炮管与炮闩)是最核心也最沉重的部分。当那近两米长、碗口粗(70mm)的青铜炮管被四名战士用特制的木杠和绳索缓缓抬下时,那沉甸甸的质感让抬杠深深陷进他们的肩膀。炮管尾部粗壮的断隔螺纹炮闩闪烁着冷硬的光泽,上面复杂的开闭锁机构透着精密与暴力结合的美感。
一位曾在奉天兵工厂待过的老军工,用粗糙的手指近乎虔诚地抚过冰凉的炮膛,凑近窥孔看了看那清晰、新刻的膛线,嘶哑地低吼:“好膛!没用过!宝贝啊!”
接着是支撑炮身的H型钢制摇架和巨大的双轮炮架。轮子是实心橡胶胎,直径很大,适合在恶劣地形拖曳。几个战士合力将摇架与炮身尾部巨大的耳轴对接。“铛啷!”一声沉重的金属咬合声响起,炮身终于有了依托。
负责瞄准的老兵立刻扑到摇架后方,飞快地摇动着高低机手轮(调节炮管俯仰)和方向机手轮(调节左右射界),齿轮发出轻微而悦耳的“咔哒、咔哒”声。“顺滑!比咱以前用的老掉牙山炮强百倍!”他兴奋地报告。
最后被抬下的,是那块标志性的弧形防盾,厚实的钢板能抵挡步枪弹和破片。战士们合力将它竖起来,“哐当!”一声,通过底部的卡榫和顶部的铰链,稳稳地连接在摇架前端。这块盾牌一立起来,整门炮立刻显露出一种蹲伏的、充满威胁的钢铁巨兽姿态。
两个巨大的钢制驻锄被深深砸进冻土里,后方连接着助锄,像巨兽的两只爪子死死抠住大地,用以抵消开炮时那恐怖的后坐力。抡大锤的战士汗流浃背,每一锤下去都火星四溅,沉闷的“咚!咚!”声敲在每个人心上。
组装的过程如同一种庄严的仪式。 没有用图纸,全靠老兵的记忆和默契。扳手拧紧螺栓的“吱呀”声,榔头校准卡榫的“铛铛”轻响,以及战士们压低却难掩兴奋的指令交流,交织在一起。新兵们屏息凝神地围在稍远处,眼睛瞪得溜圆,看着一堆冰冷的零件,在老兵们沾满油污的双手下,一点点蜕变成两门散发着致命气息的完整火炮!
喜欢。
第424章 从“鸡脖子”到“大队炮”的致命补给[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