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的模式,但别人的经历或许能提供一些参考。目的性太强反而可能适得其反,正是无意识的亲身经历感染了他人。她以前很喜欢看别人的日常和记录,自己开始记录了也不知别人是何心情。只知,有那么几个读者,就很有意义了。但其实,即使读者只有自己,记录本身就会带来成长了。
很多时候可能只是潜移默化的影响,一天又一天,不知不觉地成长着,记录正是成长的轨迹证明。直至现在也喜欢看别人的记录,只是对于不同的风格确实会有偏好。或许,慢慢会找出适合自己的风格吧。
有些文字,可能一看就知道是自己喜欢的风格。也有些不同类型的或许实用但没那么吸引自身的文字。这也是近来才明白的,做自己,就会有同频的人被吸引。无需刻意,也无需在意他人的评价。
论文是暂时的,毕业是短期目标,却是当下最重要的目标。在记录中调节着心情,有时会想“既然某个阶段很颓废也是成长的一种方式”,那是否可以任由自己喘口气,停下脚步?内心的答案是虽然在这方面找不到意义,但她不会让自己的人生停滞不前,我会寻找别的出路来证明自己的价值。而在这个寻觅的过程中,似乎活得越来越通透,获得了飞速成长。
事后会很感谢这个阶段吧,不管是事情本身还是心态的磨砺与成长。脱胎换骨般,就这样长大了。
喜欢。
如何拒绝[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