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354章 都是明白人[2/2页]

高衙内的恣意人生 轻弹染血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高世德闻言,眸光微闪,“今日他背了天谴的名头,这都钉不死他?”
     赵俣微微摇头,“王黼巧言令色,极善阿谀奉承,官家对他颇为宠信,他定会想办法为自己开脱。
     而他在朝中势力不小,一些官员也必会替他言说好话……”
     这番话高俅刚和他说过,他不由心道:‘看来都是明白人啊!
     高世德拱了拱手,“多谢王爷提点,小可自会留意。”
     “嗯,你心中有数便好,今日畅饮倒是难得的痛快。”
     说罢,他又举了举酒杯,高世德与之碰杯,二人皆一饮而尽。
     皇帝私下频繁召见大臣,或商讨要事,或闲谈,或赐食,都是关系亲密的表现。
     大臣正是通过与皇帝频繁接触,才建立起了超越常规君臣关系的私人纽带。
     人们通常会本能地信任“熟悉的面孔”,皇帝也是如此。
     那些和皇帝关系密切的大臣所提出的建议,往往可以深入影响皇帝的决策,甚至潜移默化地塑造皇帝的价值观。
     蔡京就在这方面做得极为出色,堪称教科书式的典型范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与皇帝保持亲密关系,走进皇帝的生活,是权臣的必备手段,也是他们能掌握权势的重要基础。
     见不到皇帝的官员,就无法接近权力的核心,注定被边缘化。
     王安石就是最好的例子,变法初期,他因被神宗频繁召对而权倾朝野,后期神宗疏远他,新法即刻被废。
     所以说,权臣不但要融入皇帝的生活,还要保持下去,如此才能在官场上屹立不倒。
     王安石通过汇报工作和皇帝保持亲密,这种互动属于职场生活范畴,而蔡京等人走的是精神层面的路子。
     毕竟皇帝也是人,也需要一些放松,尤其是像赵佶这样有特殊情趣的皇帝。
     蔡京、童贯通过书画竹石,走进了赵佶的艺术生活;这是精神层面中高雅的部分。
     娱乐生活:高俅负责富有激情的体育娱乐;蔡攸、李邦彦负责文娱休闲方面。
     而王黼的路子比较野,他走的是私生活中较隐秘的分类。
     从当初王黼带赵佶出宫会见李师师时,驾轻就熟的举动可以看出,那显然不是第一次了。
     人们在不同的场合、面对不同的人时,会戴上不同的“面具”,以展现符合当时情境的形象。
     在大臣面前,赵佶是威严的;在蔡京面前,赵佶是高雅的;在高俅面前,赵佶是充满活力的……
     而在王黼面前,赵佶不装了,放飞自我了。
     王黼与赵佶建立的关系堪称“友谊”,蔡京、童贯、高俅等人与之相比,都要逊色不少。
     汴京是赵佶的大本营,各地高级官员为表忠心,通常会将家属留置京师,特别是边防将帅,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送家人进京。
     虽然没有明文规定,但这几乎成了官场潜规则,甚至一些想进步的知县也会如此做。
     掌控汴京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对全国官员有了较大的约束力。
     赵佶是个清醒的享乐主义者,并不是傻子,他不可能不对汴京进行掌控。
     也正因为有这个“天下尽在掌控”的先决条件,他才能在延福宫内安心享乐。
     皇城司的职能就包括“察臣僚出入”,官员家属的动态,也在监察范围之内。
     探事司则可以“风闻言事”。
     赵佶虽不至于对王黼的所作所为了如指掌,但也不可能毫无所知。
     不单单是王黼,其他宠臣的黑料他也不可能全无所闻。
     他只是不在乎而已。
     赵佶觉得只要他们不威胁皇权,那就随他们去吧。
     毕竟,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只要能让他玩得尽兴,人品上稍微有点小瑕疵,也无伤大雅。
     ……
    喜欢。
  

第354章 都是明白人[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