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安只下达了一条命令:封锁城门,不容任何人出城。
随后他便带着三人,到南城门拜见高世德。
高世德一一受降三将,命亲兵擂鼓三通,说几句‘弃暗投明,便是朝廷赤子的场面话。
又拍胸脯保证,会亲自保举几人,安抚人心。
孙安将晋城的城防移交到高世德手中,以示彻底归顺,这便是“献城”。
如此,降军也成了瓮中之鳖。
高世德虽然身具曹贼属性,只是孙安不是张秀,他并没有漂亮寡婶。
所以,这城还是很稳的。
攻城计策虽然高世德提出来的,但他并没有吃独食,王禀和杨惟忠各支援了七八百人马。
功劳自然也有他们一份。
高世德命两人的部将把守三门,南门依旧由卫延、吕敬驻守。
毕竟,后面的童贯还要从南门进城,这种露脸的机会,他怎会让给别人。
......
高世德入驻府衙,鼓楼的钟声传遍全城,连续、缓慢且平稳,一次十二响,共三次,三十六响,是谓“太平钟”。
大量士卒、衙役沿街鸣锣宣告:
“高将军衙谕!王师已定全城! 即刻起,全城宵禁!”
“凡军民人等,一律归家,闭门不出!明日卯时,州衙鸣鼓放告,百姓可正常营生!”
“仍持械街面行走者、纵火劫掠者,以乱贼论处,格杀勿论!”
“凡有擅闯民宅者! 左邻右舍皆可鸣锣示警,官兵顷刻便至!”
“四城城门已闭,天网恢恢!凡触法条者,无论罪责大小,一律决于街口!勿谓言之不预! ”
晋城的秩序快速稳定了下来。
张定与姚约各带数名亲卫,连夜奔赴威胜军,分别接取钮文忠和孙安的家眷。
高世德又命人将晋城大捷的消息传给童贯。
斥候刚出城不久,便遇到了支援而来的杨惟忠。
得知晋城已经平定,杨惟忠目瞪口呆。
他虽然知道高世德麾下将士比较勇猛,可他万万没想到,竟生猛到如此地步。
“卧槽,这就拿下了?三千对两万?不到两个时辰?!”
刘志道:“都统,咱们还用着急赶路吗?”
杨惟忠看着身后的五千大军,大手一挥,咧着嘴道:“怎么不赶路?走,进城吃庆功宴去。”
刘志咂舌,“这仗打得,昨天刚吃过庆功宴,现在又要吃......”
“哈哈,必须的。”
......
大后方的童贯,也很快收到了捷报。
王禀震惊道:“这么快?这会儿杨都统还没赶到晋城吧?!”
传信斥候拱手道:“回大人,卑职确实于传信途中,遇到了杨都统一行人马。”
童贯抚掌大笑,“哎呀呀呀,高家小子当真了不得呀!某早就看那小子非池中之物。”
吕舜封眉飞色舞道:“枢密知人善用,慧眼识珠,对高将军委以重任,而高将军也不负所托,一举功成。
郑滋道:“如今贼巢门户洞开,平定田虎已如探囊取物!”
陈桷笑着拱手道:“枢密运筹帷幄,高郎神勇无敌,我等能附骥尾,实乃三生有幸!”
童贯听着几人的奉承,心中快慰无比,先前对战局的忧虑一扫而空。
去年被西夏打软的童大人,重拾自信,他觉得,自己又“硬”起来了!
童贯捻着短须,脸上容光焕发。“嗯,这小子真乃吾之副将。”
童大人出身贫微,幼年时父亲丧父,由母亲一手拉扯长大。
因为没爹,经常受到邻家小孩嘲笑与排斥。
童母用为数不多的家资供他上了私塾,但最终因生活窘迫,童贯没读一年,便回到了农田,从事“基本劳动”。
他虽然勤奋好学,但学习时间太短,勉强能识文断字。
邻居让他帮忙读家书,他倒也能认识几个字,但每句话的大概意思,就基本靠猜了。
单身妈妈太苦了,童母好不容易把童贯养大成人,又在临村托人为他保媒,娶了一个媳妇:王氏。
由于童贯从小沉稳内敛,还上过一段私塾,颇有气质。
他一心一意种庄稼养活全家,小两口过得虽然有点辛苦,但也情意相投、恩爱如蜜。
不久后王氏产下一子,此时正是享受生活美好的时候,王氏却染了风寒。
在古代,即便感冒也是一种大病,更何况王氏刚刚生产不久,元气未补,身体虚弱。
童贯想找个郎中看看,怎奈平日吃饭都是问题,家中哪还有钱瞧病。
万般无奈之下,童母只得用米汤为王氏续命。
而童贯整天跪在门口,朝地上使劲磕头,祈求上天能够可怜可怜他们一家,可怜可怜尚未满月的婴儿,让妻子能够病愈。
只可惜那几天老天爷正好不在家,听不到童贯的哀求。
反倒是阎王爷听了个真真切切,没两天就把王氏带走了。
痛失爱妻,怎不叫人伤心难受。
自从王氏死后,童贯整天坐在坟头发呆,嘴里还叨叨咕咕,
第419章 情种童贯[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