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而且这个土豆很好储存,常温可放半个月左右。”
陆瑾年淡淡说道。
“真...真的?!”
李世民猛的拍了一下桌子,站了起来。
亩产五六千斤?!
可放半个月内?
这可是再好不过的军粮。
这次雪灾严重,各地粮食紧缺,可以拿来救济百姓。
真是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啊!
得来全不费功夫!
陆瑾年可真是及时雨。
李世民可以肯定,这土豆能当饭吃。
这土豆泥软糯香甜,入口即化,唇齿留香。
还有很强的饱腹感!
只要丢在火堆里烤熟了,再蘸上酱汁入味,一个能吃饱。
“不知能否冒昧问一句,今年陆公子,土豆种了几亩地?”长孙无垢期待的问道。
亩产五六千斤,随便种点,就可解解当下的燃眉之急!
“种了五百亩吧。”陆瑾年淡淡说道。
咣当!
李世民正喝茶水,听了这句话,手里的茶水全部倒入怀中。
如遭雷劈。
是幻听吗?
一亩地就算只有五千斤。
五百亩,也就是二百五十万斤的土豆啊!
我的天!
“你说。。你种了五百亩土豆??!”
李世民难以置信说道,兼职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是啊,随便种了点。”陆瑾年淡淡说道。
什么?
五百亩,亩产五六千斤的土豆,这叫随便种点?!
我是智障?还是你在装13?!!!
想象这两百二十五万斤的土豆,一个个数不清的数量在脑海里纷纷袭来的感觉。
那壮观的场面,犹如好几座威巍雄伟的泰山压顶般。
李世民听完激动的红着眼睛。
满脸的激动,兴奋。!!
太好了!
有了这些土豆,这次雪灾救济粮食有着落了。
百姓也有救了。
要是自此大面积普及种植,大唐好好休养生息。
不出几年,都能把吐蕃,突厥,高立句,吐谷浑按在地上摩擦!
想到这里!
李世民呼吸急促的站起身来,竟像一只无头苍蝇一样,来回走动。
长孙无垢也好不到哪里去,放在双膝的手,都忍不住颤抖起来。
陆瑾年见状,不由失笑。
还好是没让这两人直接去参观粮仓,否则这二人怕是要激动的心脏病发作!
为了避免食物浪费,陆瑾年挖了不少地窖用来储存,以备不时之需和天灾人祸。
没办法,民以食为天。
家里有粮,安心立命之本。
加上时不时天灾人祸,种多也有备无患嘛。
在无法预测的天灾面前,粮食可比银两有用多了。
没办法,在这个时代,有再多银两,没有粮食可卖,无处可买。
有可能会活活饿死!
李世民过了好久才恢复激动的心情,诚恳说道:“陆公子,实不相瞒。在下乃户部左丞,掌管钱粮一事。”
“这次雪灾各地灾情严重,饿?捅橐埃???奈涠家丫?雇防枚盍?..”
“听李乐舅舅之前说,陆公子竭尽全力救济灵武和周围的县城还有长安。冒领粮食之事,我已经让属下去暗查了。”
“请陆公子放心,一定会给公子一个交代。”
李世民和长孙无垢相视一眼。
后者当即心领会神。
长孙无垢缓缓起身,笑着问道:“陆公子,少年英才,对这次雪灾有何高见呢?”
“是啊,瑾年哥哥,你就帮帮我父亲吧。”
“我父亲为了这事愁得饭吃不下,头发也白了些。”
“李乐一路所行,见到饥民无数,饿?捅橐埃?纹浔?遥
“就当救救那些饥肠辘辘的无辜百姓好吗?”
“李乐求你了。”
李丽质赶忙求情,两手一拱,俯身相叩,悲痛欲绝的样子,惹人十分怜爱。
她实在不愿看到父皇再添白发了,自从各地雪灾急报纷飞,就没吃过一顿饱饭!
她作为儿女,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这一路上,饥民无数,饿?捅橐埃??吹檬翟诰拘男耐慈缃省
此刻李丽质心里,陆瑾年就像神仙一样无所不能。
所有问题只要到陆瑾年这里,就能轻松解决。
“李乐客气了,在下区区野民,哪敢非议朝堂之事!?”陆瑾年淡淡说道。
“只当随便闲聊,瑾年哥哥不必当真。”
李丽质一听委屈,眼红泫然欲泣!
陆瑾年见此也是头疼不已,他有一个问题就是对女子的眼泪最无措了。
于是无奈的说:“那我就说两句?”
“瑾年哥哥文韬武略,胆识过人,何必如此妄自菲薄自己啊?”
李丽质拿着手帕擦了擦眼眶的泪水,高兴道。
“陆公子,但说无妨,吾等会守口如瓶。”
李世民怕陆瑾年有所猜忌,连忙保证道。
陆瑾年听了这话,愣了一下,挥手示意伺候的侍女全部退下。
少一事,少些人知道好。
他的言论要是传到有心人的耳朵里,怕是会招来杀身之祸,和不必要的麻烦。
见到三人面露哀求之色,叹了口气。
“诸位觉得当今圣上的治理国家如何?”
“虽然称不上富强两岐,上下清廉无私,还算清明吧!”
李世民尴尬,摸了摸微卷的胡子,不自信的答道。
像是被老师检查作业一样。
李世民暗暗揣测过,冒领粮食的绝对是世家,心里有数。
大唐的毒瘤迟早有一天,把他们都清除掉。
李世民握紧拳头,暗暗下定决心。
陆瑾年用坚毅的目光望着他们淡淡说道:“没有英明的君主和清廉负责任的朝廷去执行落实,有效方法,一切都是空谈。”
李世民身为帝王,对此太有体会了。
感同身受!
纵使相逢应不识,满颔白髭须。
多么有雄才伟略,下面的人落实执行不了,一切都是空谈。
李世民用渴望的眼神鼓励陆瑾年继续说下去。
陆瑾年侃侃而谈:“现下的义仓制度,朝廷在丰收的年间购买粮食,放入义仓,饥年以低价卖给百姓,这没毛病。”
“但……”
听到陆瑾年这个“但字”,李世民和长孙无垢皆是目光一闪,正襟危坐起来。
李丽质见状,不由觉得有些好笑。
这还是她头一次见到父皇和母后这般,仿佛就像学堂认真听课的学子。
此时。
陆瑾年的声音骤然响起。
“义仓里的粮食只向长安输出,这就大问题了。”
不等李世民和长孙无垢提问,陆瑾年接着说:“义仓为了应对饥荒而设,就应该名副其实。
不能将义仓当成长安的后备粮仓,不然如何当起义仓二字?”
“义仓应该在全国各地都建立粮点,哪里发生饥荒便能从最近的义仓点放粮食救济。
诸位看这次雪灾爆发,即使长安有粮食又如何?”
“还不是不少百姓熬不到长安救济粮食抵达的时候被活活饿死了。
但如我所说,就近的义仓点可发放救济粮,现在又是一番景象了。”
陆瑾年一口气说完,仰头长叹。
可听到这里。
长孙无垢不乐意了。
“陆公子还是太年轻了,各处设义仓?实在可笑!”
“那不是给有机之人钻营得利吗?”
“朝廷中央不是更难管理了吗?”
李世民点点头,皱着眉,也认同长孙无垢的看法。
“中央不好管理地方?这有什么难的。”陆瑾年噗呲一声反问。
很简单的好不好!
“那陆公子有何破解之法?”李世民不解问道。
“各个环节设立不同职位的人来做,彼此互相监督举报,举报属实者重重有赏。出了事一起连带,谅他们也不敢互相谋利包庇。”
“朝廷不定期的派可靠之人,暗地里巡查各地,地方到中央每个岗位执行年轮换制度。
发现不能用之人每年都统统换掉,能用之人每年换一波到不同地方轮岗。”
“如此即可。”
陆瑾年风轻云淡的答道。
李世民听完一拍大腿,惊呼:“我怎么没想到呢?”
听到后瞬间思路大开,如有拨开云雾初见破晓天明之感!
“陆公子此番言论真乃知识见呐,现下的义仓制度,确实要大刀阔斧的改改了。”
李世民心中盘算着,等待回朝廷大力改革义仓制度。
陆瑾年话锋一转,“现在突厥还在暗处虎视眈眈,吐谷浑,高句丽,吐蕃也在蠢蠢欲动,不知道什么时候大战一触即发。”
“常言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应急战备军粮机制再不及时建立起来怕是大唐岌岌可危,没有粮草,让大军如何奋勇作战。”
“难道让公主去和亲不成?”
李世民摸摸微卷的胡须,忍不住说道:“陆公子所言极是,那公子以为这机制该如何建立?”
“自然是先把后勤补给与维护,后勤运输,后勤撤退,后勤医护,军备武器的铸造升级,做好就差不多了。”
陆瑾年随口一答。
听完,李世民和长孙无垢一脸醍醐灌顶模样。
陆瑾年沉声片刻,于是接着说:“有了粮草,还得能让粮草畅通运作起来。
这就要发展便利的交通运输及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粮草运输能力和后勤保障能力。”
李世民肯定点头而答:“陆公子所言极是,要如何做?”
期待的眼神看着陆瑾年。
陆瑾年接着说:“战时粮草运输和人员必须唯快不破!”
“三年前的渭水之战就是最好的前车之鉴。”
“粮食的运输,走水路是最省钱的。想要走水路,必须打通运河水运支络。”
“第一步就是把京杭大运河开凿,贯通南北,将长安和洛阳连通。这是显而易见的事。”
李世民听着陆瑾年头头是道,思路清晰后连连点头赞同:“李某也觉得此举甚好,于国于民皆大欢喜。”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此子文韬武略,无一不精?
大写佩服!!
长江后浪推前浪,此子绝对是大唐引领未来的风流人物!
“陆公子大才啊,妇人佩服。”长孙无垢拱手敬和道。
“瑾年哥哥,真厉害!!”
李丽质竖起大拇指大赞!
也听出来父皇母后如此开心,说明担心的大事,得到了解决方案。
陆瑾年摆摆手,冲李丽质眨了眨眼。
第104章 饥民无数,何其悲惨。[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