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号,而是有许许多多的孩子通过高考鲤鱼跃农门。”
魏校长点头:“没错!我们最重要的成果是学生!李跃东是李明的儿子,咱就不说了。那赵百合是李明带了九年的学生。你说到底是李明抢陈傲的成果,还是陈傲抢李明的成果?”
刘主任哑口无言,但还是担心:“可是陈傲是咱们一中的招牌。这次事情闹得这么大,咱们要是不支持他,只怕他心里会有怨气。”
魏校长道:“老刘哇,咱们县一中是全校学子都向往的地方。刚才赵百合有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啊!她说分尖子班和普通班就是把学生按照成绩分成了三六九等,是对他们的不公平。”
“可是魏校长。”刘主任急忙说道,“哪个地方哪所学习的教育资源都有限,集中最好的老师和最优秀的学生,才能保证每年清北的人数啊!”
魏校长并没有表示反对,而是说道:“老刘,你说的也有道理。但是这件事也侧面说明咱们学校缺乏优秀的老师。咱们县一中不能只有陈傲老师几个人,而需要又更多的年轻老师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头。”
刘主任这下子算是听懂了校长的意思:“魏校长,您是想培养李明?”
李明才三十多岁,正是应该挑大梁的好年华。
魏校长道:“我一直在计划培养青年教师,只有给他们更多的锻炼机会才能更快成长起来。只有优质的教师才能教出优质的学生。或许这一次就是个契机。”
刘主任道:“我明白了。我会尽力去做好陈傲老师的思想工作。”
魏校长道:“老刘,以后你要注意多把机会留给年轻老师。”
每一年,学校都有公派教师出去学习培训的机会,还有赛课拿名次的机会。
为了保证学校的名誉,一般都会派更有经验的老师。
刘主任明白了校长的打算,作为安排全校老师教务的教导主任,他知道该怎么做。
第44章 培养新人[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