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423.臣有一法[1/2页]

逍遥小军侯 茶碗的彼岸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少时,歌舞结束。
      祝修远自然又是一顿猛赞,猛夸,反正怎么好听怎么来。
      直说得陈皇乐得合不拢嘴……
      又过了一会儿,尤贵妃换装返回,陈皇吩咐重整酒席,与祝修远把酒言欢,君臣之间倒也其乐融融。
      几杯酒下肚后,陈皇已是微醺,他忽然问道:“对了,爱卿啊,那神雷坊与神雷军大营……如何了?”
      现如今的陈皇,除了吃喝玩乐外,唯一关心的事就是新式兵器。
      想当年,陈皇年少登基,也曾意气风发……结果残酷的现实教会了他做人。
      被迫每年向梁国上贡,是陈皇心中永远的痛……
      他每日沉湎歌舞,不问朝政,其实也有逃避的意思在其中。
      只有这个温柔之乡,只有这个酒肉之国,才能让他暂时忘却一切烦恼。
      ……直至新式兵器的出现,让陈皇心中重新燃起了一丝火星。
      他不甘心,他不服输!
      不过……陈皇沉湎歌舞已久,身体早就被酒色掏空。他心中虽燃起了一丝斗志,但这些坏习惯却是改不了了。
      “禀陛下,神雷军大营昨日已完工,臣今日便亲自前往一探究竟。至于神雷坊,已经投入正式运营数日,目前来看,效果喜人!”祝修远拜道。
      “好!”陈皇大赞一声,举杯又饮了一杯。
      “如今……大营已经建成,一万神雷军……将士……朕曾下令从各军中抽调,现在如何了?”陈皇又问。
      “禀陛下,此事已办妥,待大营无误,一万神雷军将士便可入营,开始操练!”
      “嗯……不错!”
      “额……不过陛下,其中也有一个问题,臣不得不禀告陛下。”祝修远脸色稍稍不自然,有些迟疑。
      “哦?”陈皇放下酒杯,正了正坐姿,问道:“什么问题,爱卿但说无妨。”
      那尤贵妃正为陈皇斟酒夹菜,闻言也凝神看了过来。
      组建神雷军,大批量打造新式兵器,这些重大决策,其实也有尤贵妃在其中推动。
      比如营建神雷军大营,所耗钱粮来自皇庄,这就是她的建议。
      所以祝修远说“有一个问题”,尤贵妃也仔细了听……说不得,可能还需要她来推动某些决策、决定。
      “禀陛下,神雷军满员一万,这一万将士已经有了。不过……这些从各军抽调来的将士,全是最末一等的兵卒,无法充任军中各级将官。什长、百夫长还好说,可是千总、参将、副将等,却一时间没人,有很大的空缺。”祝修远拜道。
      “这好办,千总、参将、副将等,也可从各军抽调,朕这就下一道旨意……”
      “额……陛下容禀,这恐怕……作用不大。”
      “何故?”
      “其中原因有二,其一,臣……如今在满朝文武的眼中,乃是一个灾星,都不愿与臣拉上关系……这神雷军,乃是臣的帐下……恐怕,没有人愿意来神雷军充任将官。”
      “其二,即便陛下下旨,生硬拉来一批人……他们心中也定然不满,消极怠慢事小,可如果耽误了神雷军的操练,那可就大大的不妙了!陛下,毕竟神雷军的操练为重啊!”祝修远接着说。
      陈皇听罢,皱眉不语。
      尤贵妃忽然说:“祝爱卿所言,也不无道理,凡事都需讲个自愿,若陛下下旨硬逼,恐适得其反!”
      祝修远拱手,刚想说什么,又听那尤贵妃说道:“祝爱卿,你也不要自责,那些谣言乃无知、无耻之人散播,陛下早已着人去查……况且,祝爱卿此举,乃是为了陛下,受了这些委屈,本宫和陛下都希望你不要往心里去。”
      “多谢陛下和贵妃娘娘体谅!”祝修远拜道。
      “嗯,爱妃所言有理!”陈皇轻轻拍了拍尤贵妃的手,又看着祝修远,问道:“那依爱卿之见,此事该当如何处理?”
      “神雷军,乃是我陈国的希望所在,国之命脉,决不能出半分差错!”陈皇补充道。
      祝修远假装想了想,然后起身走到大殿的正中间。
      拱手道:“陛下,臣有一法,或可一举解决神雷军军中各级将官缺乏的问题。”
      “哦,爱卿果然有妙法,快快说来!”陈皇大喜。
      祝修远整了整衣冠,准备开说。
      其实这个妙法,是他想了几天的成果,早就在心中定型,只待合适的时机提出。
      现在就是合适的时机。
      不过他要装作刚刚想出来的模样。
      “陛下,简单来说,臣的法子名为武举!”祝修远淡定的说着。
      “武举?”陈皇面色一顿,与尤贵妃对视一眼,尤贵妃的眼神也是茫然的,“爱卿啊,这武举……又是何物?”
      “陛下,所谓武举,就是设立一些考核项目,诸如射箭、技勇等。但凡适合某些条件的民间百姓,皆可参与,通过一系列项目的考核,择其优者,充任军中将官!”
      陈皇与尤贵妃纷纷凝眉,心中快速考量着这个方法。
      在这个“科举”都没有的年代,理解“武举”的确有些费脑。
      不过祝修远已经说得很清楚了,寥寥数语,就将整个武举的精髓讲了个明白。
      陈皇与尤贵妃,都不是愚笨之人,虽然有些迷糊,但也大致理解了。
      “陛下,通过武举选

423.臣有一法[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