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580 都攻到江对面了[2/2页]

逍遥小军侯 茶碗的彼岸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就没再刻意反侦察,他们的行踪及意图,第一时间就暴露在寇婉婉手下,及钟山王派出的密探、细作眼中。”
      祝修远如此猜测。
      “现在,众爱卿都已知晓,如今我陈国所面临的情况!”
      陈皇瘫坐龙椅,手肘撑在龙椅扶手上的姿势,未曾变动。但他没再扶额了,稍抬起头来,扫视着下面的一众大臣。
      众臣闻言,忙站正了身体,面朝陈皇而立。
      经钟山王一番讲解,他们都吓坏了,那些昏昏欲睡、偷偷打哈欠的大臣,早已将瞌睡忘到了九霄云外。
      “燕人二十万大军,忽然南下,还有濠州临淮王,楚州山阳王,及滁州清流侯,他们……竟一同反戈投燕!”
      “无论是二十万燕人南下,还是临淮王等反戈,这么大的事,不可能没有一点风吹草动。”
      “可是为什么,直到燕人都攻下了江浦县城,朕才知道,原来已经发生了如此严重的事……”
      陈皇瘫坐在龙椅上,又颓废了几分,他那额头,又再搁在手肘撑在龙椅扶手上的手掌上面,面色十分纠结。
      “陛下,派往北方的密探、细作等,都是老臣帐下之人,可是……老臣有罪,请陛下责罚!”
      钟山王倒也干脆,发生了这样的事,也太不应该了,可是它就是发生了,不可辩驳。
      事实摆在眼前,钟山王干脆认错求罚。
      陈皇侧头,盯了眼钟山王,眼角挑了挑。
      罚?
      怎么罚?
      刚才钟山王进得大殿,曾禀报说,京营将士,已然打退敌军,暂时护住了京城安危……
      陈皇还曾夸奖来着,并为他记了一功。
      虽然,对密探、细作之事,陈皇心里的确十分不满。
      但若燕人只是袭扰濠州、楚州边界,他至少还有时间调兵遣将。
      可是现在,人家都直接攻打到京城对面的江浦县城了……
      老实说,陈皇真的很想抓住钟山王暴揍一顿,好生的喝问喝问:你究竟培养的是什么密探细作?
      怎生如此不堪?
      但是……除了方才刚夸奖过钟山王外,这钟山王,还不能动。
      原因有很多。
      首先是忠心方面,陈皇毫不怀疑,钟山王绝对赤胆忠心。
      还有,如今大军压境,京城危急,而京城防务的重要力量,就掌握在钟山王手里。
      临阵换帅,可不是什么明智之举。
      “罢了,罢了!”
      陈皇黑着脸,摆了两下手,算是翻过这一页。
      “如今燕军二十万大军犯边,临淮王、山阳王、清流侯等,又一起造反,投靠了燕国……朕深夜找你们来,就是想听听诸位的意见。”
      陈皇有气无力,说完这句话后,重新将额头搁在那手掌上,并侧过了头,都不想去看大殿下面的众臣。
      “陛下,燕人来势凶猛,况且又有临淮王、山阳王、清流侯等造反,我京城北方诸州,除扬州、和州外,竟悉数反戈。”
      “纵观我朝,还没有哪一次,遭受过此等厄难!所以老臣建议……迁都,迁到南方的杭州,或者会稽等地……”
      迁都?
      这两个字响彻大殿的时候,所有人,包括御阶之上的陈皇、尤贵妃,还有钟山王、祝修远、李忠,及当朝绝大部分大臣。
      他们都懵了。
      迁都,这只是一个好听点的说法。
      说得难听点,其实就是跑路。
      丢下整个京城,只携带轻便之物,连夜南下跑路!
      “闭嘴!”
      “放肆!”
      众人懵了一会儿,陡然之间,文官之首的李忠,及武官之首的钟山王,这两位大佬,竟同时开口怒斥此人。
      两位大佬,在朝堂上的力量,绝对强大。
      现在他们竟一起反对与怒斥,顿时就震慑住了许多大臣。
      他们都差点出去附议“迁都”的建议了。
      毕竟燕军来势凶猛,几乎一眨眼,就攻到了京城对面,并且事先,他们一点都不知道,蒙在鼓里。
      这还怎么玩儿?
      三十六计走为上,当然是跑路了。
      这其实是大多数大臣心中的想法。
      只不过有人比较着急,第一时间就跳出来说这个建议。
      可是谁知道,“迁都”的建议,竟招致当朝文武大佬,国相李忠,及钟山王的一致反对。
      接下来,国相李忠,及钟山王,还有一些当朝宿老,诸如杨廷玉等,展开了对此人的口诛笔伐,忠孝廉耻,唾沫横飞,直说得此人想找个地洞钻进去。
      “罢了!”
      陈皇忽然发话,稍显有气无力,他大概也听得烦了。
      “现在国难当头,诸位爱卿,还是想想如何御敌吧!至于迁都之议,不必再提,若朕果然被燕人逼得迁都,传出去,让朕的脸面往哪儿搁?”
      “陛下英明!”
      “诸位爱卿,现在情势紧迫,燕军两路大军,正马不停蹄往我京城奔来。事不宜迟,诸位有何良策,但说无妨。”
      陈皇此话说完,大殿下面的众臣你看我我看你,竟一时间无话可说。
      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也只能想到“迁都”的“良策”。
      “陛下。”
      最后,还是一身盔甲的钟山王站了出来。
      “老臣率京营将士,逼退敌军之时,就已下令,派出数十使者,奔赴和州、庐州、宣州、溧阳、常州、苏州、湖州等地。”
      “持老臣手令,以戍京大将军的名义,急调和州守将、泸州王、宣城王、溧阳王、江阴王、震泽王、长洲王,及湖州守将,率其本部兵马,立即赴京城勤王!”
      “路有远近,相信再需得一两日,就有援军陆续赶到。等到那时,京城万军守护,当可将燕军阻于长江天堑以北,不得寸进!”
      钟山王声音非常洪亮,响彻整个大殿。
      听在众臣耳中,竟有种振聋发聩的感觉。
      主要是其中一点,钟山王最后还是调集地方驻军了,并且一调,就将京城南边的各州县驻军一网打尽,全往京城调来……
      众臣面色稍显尴尬,有的沉默不言,有的则往祝修远所在的方向看一眼。
      钟山王话音结束,整个大殿中就陷入了短暂的安静。
      落针可闻。
      依稀记得,数日前,还是在这朝堂上,当时讨论京城防务的问题,江城伯祝修远就建议,可调地方驻军及水军入京,加强京城防务。
      可是所有人都反对,还嘲笑,认为单靠钟山王之力,足以护得京城安危。

580 都攻到江对面了[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