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送不上不好的礼。
此刻正愧疚着呢。
“这就好。”方雅看着手中的钱,想了想,拿了五十块放在沈老大面前,又拿了五十放在沈老二的面前。
两人刚想说话,方雅就道:“这是借给你们的,不是要出来盖房子吗,反正都要去借钱,跟外人张口那多难为情,刚好我们也不花,这钱放着也不会生崽,对吧,就先借给大哥二哥。,以后可是要还的哟。”
两人心里一阵发暖。
然后老脸爆红。
他们,好像一直在占人家小姑娘的便宜。
孩子送去上学也没交什么钱,大家都一样,他们还能安慰是一家人,可现在这明显就是照顾了。
五十块钱,这随便去哪家张口也借不来那么多。
沈和安也道:“拿着吧,村里人如果问的话就说是我帮你们借的。”
“那,这多不好意思……”沈老大有些手足无措。
倒是沈老二,犹豫了一下,还是拿了起来,对方雅说道:“那谢谢弟妹了,短时间内我这边没办法,但两年之内,我一定还给你。”
虽然人家不缺这点钱,而且也没说过什么时候还,甚至他觉得小姑娘是怕白送,他们不好意思拿,所以故意说是借给他们的。
但这时候他们家确实需要钱。
他估摸着算了一下,两年之内还清,应该是没问题的。
“大哥也拿着吧。”方雅点点头,也没说不用还。
虽然在她眼里这玩意儿跟废纸没啥区别。但是扔了可以,点火烧了可以。
白送一大笔钱,绝对不行。
老二劝道:“大哥,拿着吧,老四他们两口子有这个心,拿着就是,都是自家兄弟,心里明白就好,慢慢攒钱还。”
“那谢谢小方老师,不,谢谢弟妹。”沈老大也没再矫情,把钱给收了起来,折得整整齐齐装在兜里。
相比两个弟弟要出去盖房子,他跟二老住,算得上是省了一大笔钱。
虽然照顾老人,以及将来老人办白喜事的时候,他得扛大头,可也不是现在。
不过他也有另外的压力。
老沈家的长孙,长孙女,都是他家的孩子,绣丫头今年十七了,已经可以准备嫁妆了,以前没钱,那是没辙。
还有他家大儿子,过两年也得说亲,志向远大一点,不着急找对象,那也得想办法给整个工作,这些都得要钱。
就靠他们两口子,每年分到的那一两块钱,那得攒到猴年马月才够?
方雅又数了六十块来,刚伸出手,王翠华老两口就立马摇头““使不得使不得。”
王翠花还把她的手给推了回来,把钱全部合在一起,然后强行塞到方雅外面的兜兜里。
完了还低声教训:“你这姑娘,怎么这么马大哈,这手也太散了。”
一边说一边叹气,把她给急的呀。
两百八呀,他们老两口混了大半辈子,不,半截身子入土了,这也没攒下这老些钱。
这姑娘可倒好,这不一会的时间,都快被她给分完了。
“算是给你们养老的,今年不是分家了吗?你们跟着大哥他们,那我们就得给养老钱。”方雅记得好像当时是这么说的。
“给什么给。”沈老爹也叹气,眼里却全部都是笑意:“我们还能动,你们又刚分家,又要盖房子,日子过得苦巴巴的,不用给。”
“等我们老了动不了那一天了,哪个家拿点粮食来就行。”
对于这个小儿媳妇,是越看越满意。
不分,理所当然,不给,他也不觉得有什么。
可小姑娘能给,还是让人心里暖洋洋的。
但这钱真不能要。
这姑娘家里再有钱,他们也不能跟欺负傻子似的忽悠人家。
就是旁边的沈老大也立马开口:“弟妹,这千万使不得,既然说了我养老,那你们就不用太管,除非……我说句不孝顺的话,除非有一天爸妈他们生了大病,大哥我无能为力,那你们自然是推不掉的。”
“其他时候只要我有一口吃的,你们就不用担心,就算将来给养老钱,一年给个三块五块,或者拿几斤粮食过来就行拿了。”
一下子给那么老多,出手就是六十,差点没把他给吓趴下。
这十里八乡,就没听说过谁家给养老钱,给这么多的。
“那行吧。”方雅见送不出去,一叹了口气。
她原本是想着,现在沈和安记忆已经复苏了,他们两个接下来会很忙,要忙着修炼,忙着薅羊毛,忙着恢复两人的空间,还得忙着赚功德……
陪老人的时间估计不多。
所以就觉得多给点钱,让他们拿手里想买点什么买点什么,这样他们也能心安理得。
不过现在老人家不要,那就只能多抽点时间陪陪,或者自己买点东西亲自给送来了。
“这就对了,自己装着。我们还没到那地步,自己好好保管。”王翠花张口,本想叫自己儿子管钱,想了想,最终还是没开口。
这每家每户都是女子管钱,自己要是说出口了,指不定这个姑娘还觉得自己不待见她呢。
闹出矛盾就不好了。
况且自家小儿子……也不太对这件事情上心未必,管得好。
沈老爷子也满意了。
虽然这姑娘看起来有点傻乎乎的,但傻乎乎的孝顺闺女,总比精明算计的沈老三要讨人喜欢。
“对了,我找人看了下。”刚要打算散了,王翠花就连忙说道:“下个月八号就是好日子,还有二十六号也是好日子啊,你们俩看哪天合适?”
“而且我找蔡书记算的时候,听他的意思是,叫我们悠着点,别大办。”
“好像是另一个公社,有个大队就出问题了,就大队长家的儿子好像也是结婚,办的挺大,然后被查了,队长都换人了。”
“是有这么个事。”沈老爹也出主意:“要不就给买点喜糖,到时候让你两个嫂子去一家发两颗,意思一下。”
“至于饭菜的话,就把大队长、蔡书记他们,以及几个亲近的长辈叫来,凑个两桌就行了?”
说完,他们俩看着方雅,虽然以前村里办的很简单,但好歹也有十几桌。
哪怕吃个杂粮饼子配野菜汤,可好歹排面在那。
现如今就整个两桌,委屈这丫头了。
但现在这情况,再加上老四以前又不是普通人,容易被审,倒是不太方便大办。
第54章 操心的王翠花[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