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过了几日,杜苏氏总算是想开了,闺女越长越俊,她名义上的爹又那么丑,哎,现在年纪小还好说,再过个几年,若有人一对照,发现卫昭没一处随了杜老大,这事就不好说喽!
于是杜苏氏觉得,姑娘在宫里呆几年也没啥,反正有钱先生这大靠山呢。
这人的日子都是这样过出来的,别看她刚离了卫昭,整天寻死腻活的,睡了几夜后,便担心卫昭在宫里可能吃好喝好,后来听说刷下来的都不愿意回来,好歹放了心。
这天夜里夫妻俩躺着说话了。
杜苏氏用脚踢了踢杜老大,“你说要是咱们姐儿被刷下来,她舍得回来不?”
杜老大多实诚的一人,还真的思考了一下,“要是真如她们说的,吃得好喝的好睡的好,换做我,我也不乐意回来……”
杜苏氏,“换做你,人家根本连让你去都不让!”
对于跟卫昭讲明身世这件事,钱先生虽然有私心,却不敢正经的问到庆禾帝的脸上。
他倒是想提前跟卫昭讲明白了呢,就怕皇帝知道了不喜,万一人家想亲自跟闺女说呢?天底下哪家投胎的不盼着投到帝王家呢?
可是卫昭跟旁人不一样啊,这姑娘挺有主张的。钱先生有点发愁,愁了一路,想了无数办法,最后决定回京后先找郑大官打探下宫内动静,陛下的心思是不许打探的,不过透露一下陛下的情绪还是可以滴。
平县紧邻燕都,平日里要是快马不过至多两个时辰,卫昭跟着钱先生坐了马车,大半天的功夫就到了。
师徒俩各有心思,错过了午饭都没个喊饿的。
车夫回禀道,“老爷,到城门了。”
钱先生掀开帘子,抬头往上看,卫昭随着他的目光看过去,只见一座高高的城门直矗在他们眼前,三个宽阔的门洞,正中间一个比两边的都要大,可是却无人从中间过去,城门上面用青石嵌了三个大字:安定门。
卫昭本以为他们会顺着人流走右侧的门洞,不料车夫竟然扬了扬马鞭,赶着马车就往中间门洞走去。
车夫跳下马车,从怀里掏出一个不知道什么东西递给守门士兵,卫昭看那士兵拿着快速的给了一个明显是头目的人,只见那人目光一下子就看向他们这里,她形容不出那种目光,只觉得自己在那样的目光下无所遁形。
钱先生放下车帘,对外面的交涉漠不关心,卫昭虽然疑惑,却没有开口询问。
进了城门,马车的速度慢了下来,街道上的声音很有穿透力,换做从前,对于这样的热闹,卫昭早就掀开窗帘,不说将脑袋伸出去,也要好生看上一看的,可是她现在就是静静的坐在车厢里,一个姿势一动不动的保持了近三个时辰。
这种分离的刺痛,迫使她迅速的成长起来。
雏燕离巢,回肠九转,苦不堪言。
离开母亲,她再也没有向旁人诉说委屈的欲望。
卫昭进宫后,钱先生先见了皇帝,然后他就告退了,临末了,到底心一软,回禀道公主并不知自己身世。
除去微服出访那次,这是卫昭与庆禾帝的第一次见面。
皇帝有些兴奋,还有微微的幸福感,卫昭则正好相反。
或许是无知者无畏,卫昭对宫廷并不多么害怕,来接她的人是郑大官,卫昭看了他一眼,隐约觉得有些面善,却记不起来在哪里见过他,当然他上次见卫昭的时候是粘了胡子的。
想起钱先生在车里嘱咐多看多听多思,卫昭将疑惑存在心底,并未作声。郑大官牵着她的手将她扶到两个小太监抬着的肩舆上,一路上轻声细语的讲解着宫城内的建筑。
卫昭刚迈进御书房的门槛,上面的一抹明黄便大步刮了下来。
钱先生的信几乎日日一封,庆禾帝对卫昭已经非常熟悉了,一颗慈父心几欲爆棚,他在御书房等卫昭已经等足了一个时辰,倒不是他不知道卫昭什么时候来,而是这时候让他干别的他也没心情,还不如等着呢。
卫昭听见那抹明黄对领她来的太监说了句传膳,然后便拉过她的手,领着她往里头走去。
御书房宽阔明亮,那双牵着她的手十分温暖,一步步将她领到靠窗的榻上,然后将她抱起来放到铺着明黄锦被的榻座上。
然后就听见那个男人说到,“走了很久吧,累不累?饿了吗?”
卫昭摇头,然后又点了点头,头顶传来愉快的笑声,“是饿了是吗?”
卫昭毫不畏惧的迎着他的目光,乌溜溜的眼里全是疑惑。能穿明黄服饰的,天底下不是应该只有一个人吗?面前这个有点儿眼熟的男人是她想的那个人吗?
第二十一章等你归来[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