糊了过去。
因为今日要见客,卫昭穿戴的格外隆重,头戴着小巧的玉兰花金冠,肌肤白里透红,胸前戴了刻着双龙戏珠的璎珞圈,仔细一看,那中间的珠子竟是一整颗鸽子蛋大小的红宝石,衣服虽然还是早间的那一件,但是多了一条锦黄腰带,下面配了用五彩络子编的玉佩,虽然年纪还小,但是极有威仪。这样的卫昭,就算是杜老大夫妇来,一时也是不敢认的。
三公主小的时候,魏老太君是见过的,这许多年不见,她也有片刻的恍惚,但是很快就确定了,将军府里有三公主的小像,再说皇帝陛下的样子魏老太君可是知道的,三公主小时候长的就像爹,卫昭长的就更像庆禾帝,要是两人站起一起必是姐妹无疑。
魏老太君虽然恍惚,也没耽误了行礼,卫昭连忙说道,“老太君免礼。”示意林嬷嬷扶住老太太。
老太太明白的很,皇家既然说了这是三公主,那么就算不是也必须是,谁说不是,他魏府也必须说是,因此这会儿魏老太君十分慈爱,握着卫昭的手,“公主因病不得不静养,受苦了。”
卫昭甜甜一笑,“不苦。”亲自端了杯茶给老太君,“听说老太君喜爱老君眉,我这里没有,这是今年进上的六安瓜片,外祖母且尝尝这个茶。”
老太太一听卫昭喊她外祖母,这眼泪吧嗒就下来了,“老身失礼了,公主一喊外祖母,老身一下子就想起公主刚病的那会儿,公主瘦的跟纸片儿一般,还笑着喊老身外祖母……”
魏老太君四十七岁老蚌生珠有了魏氏,魏氏的身子骨本就偏弱,生了公主就更不好了,娘俩一起病着的时候多。
卫昭将心比心,她虽然没见过自己的亲外祖母,但觉得眼前这老太太也怪可怜的,接过林嬷嬷递来的帕子替老太太擦了擦眼泪,“您别哭了,我以后会替母妃孝顺您的。”
卫昭主动提起魏氏,魏老太君免不了说几句,卫昭按照皇帝的嘱咐,一一都说了过去,“母妃去世的时候,父皇想使人告诉我,可大师不叫我知道,等我养好了,大师才同意我下山,我下山才知道母妃……没有了……”卫昭说的感同身受,双眼发红,“母亲她……是想我想的,我也想她……”一想到杜苏氏白天黑夜的想她,卫昭都不用假装就钻心的难受,她想母亲,母亲只有更想她。
老少两人各有伤心事,林嬷嬷带着众人哄着俩人,一说娘娘泉下有知只有高兴的,一说公主才养好,莫太多伤心了,如此劝了,卫昭的眼泪方渐渐止住了。
两人有了这一场眼泪,感情更融洽了,魏老太君时不时的讲一些魏氏在家中的琐事,卫昭间或问一句半句,很快就将魏家的事知道了七七八八,魏家的表兄表姐们年纪都比卫昭大许多,全都成亲了不说,老太君最大的重孙子也有二十了,前年刚成亲,最小的重孙七岁,这还都是说的嫡出,庶出的那些老太君自是提都不提的。这么一来,卫昭小小年纪便有了许多大侄子,并且即将有了侄孙子了,魏家老大魏?的重孙现在就揣在孙媳妇的肚子里头,再有几个月就落地了。
“小侄孙出生,外祖母也使人告诉我一声。”
魏老太君连连点头,问了卫昭,“现在可还吃不吃药?法式大师是怎么嘱咐的?”
这些卫昭俱都得了皇帝嘱咐,“早就不吃药了,大师叫我在山上多养了些日子,不叫我喝茶,说喝茶会长不高,等我长高了再喝不迟。父皇也说等我长的跟他差不离就可以喝茶了,也免得长的太高了。”后面的话添了童言童语,说的魏老太君笑着点头,“可不是是呢。”
魏家老二的孙子俊杰跟三公主同岁,却比三公主足足高出大半个头去,虽然公主的气色好,但是个头却也着实不高,“大师说的有道理,公主年纪小,喝些奶子倒也罢了,茶是喝不得的。”
魏老太君也算养了不少孩子,经验是不少的,本人也有一定的素质,卫昭从前都没有遇到过她这样老奶奶,便直着耳朵很仔细的听她细细的分说,什么“阴天或者天暗了,不管点多亮的灯也最好不要看书或者做针线,这样对眼睛不好;适当的跑跑跳跳对身体好;多吃些应季的蔬菜,这些都是适宜着季节长的,可见我们在这样的季节吃这样的菜是顺其自然的……”等等。
第二十五章见亲戚[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