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一百三十七章 出钱[1/2页]

如意女帝 玉秋鲤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水重说明泥沙多,也就是说河水经过的许多地方不下雨,干旱才使得水浑浊……
      如意看着王尚书的脸色由青变黑,心中一阵爽快。
      这些个大臣,个个觉得自己清正廉明,一身正气,唯独她这个皇帝是用来衬托他们的,偶尔一句话能气死个人,她若是不准备万全了,做好事也成了坏事,还要被这些人教训。
      二月二十,燕国皇帝下旨,全国兴修水利,蓄水,防旱。
      旨意遍布全国,如意自己却跑到太庙里头,对着列祖列宗叨叨,“说有可能大旱,其实是为了疏浚河道找的一个理由,祖宗们一定要保佑,千万别真的大旱啊!”
      同年三月底,有河道大臣上折子,言国内多条河流泥沙积淤,有的泥沙已经占了河道约么三分之二,河底全是泥沙,河水一放竟然没了。
      如意趁热打铁,征召民夫,用民工抵赋税,轰轰烈烈的开始了河道清淤,由于河道淤泥是上好的肥料,所以这一场清淤,竟然是燕国男女老少齐上阵,手挖,肩挑,男扛、女推、幼抬,铁龙爪、浚川耙、兜勺,各种工具也是层出不穷,成国公世子高证领皇差奉了太上皇全国巡检,正好抓抓那些贪污河道银子的贪官污吏。
      到了五月上旬,眼看着小麦成熟,河道上的人手开始渐渐减少了,清淤工程开始降温,如意却拿出了自己私库里头的钱,首次出钱雇工清淤,当然这雇工的体力、年龄都有限制,不是按日算工钱,而是按劳动果实算,同时高世子上折子,为那些家里缺钱却不符合条件的民夫求情,于是又出现了以家或者以村以县为单位的专门清淤的队伍,其中京城附近平县的清淤队更是全国有名,他们不仅清了县内运河的淤泥,还跨县作业,直接得到皇帝下旨表彰。
      就这样,闹哄哄的,由陛下出钱的河道清淤事宜又重新登上了另一拨更高的高潮。
      到了六月初,河道里水又清又浅,各县的水库的水都满满当当,一直到了六月初五,整整一个月没有一滴水,朝堂上抱怨修河道费钱(陛下说私库的钱都用光了,硬逼着从国库挖了二百万两)的声音渐渐小了,撺掇着陛下去祈雨的折子多了起来。
      别以为大臣们这是为国为民,这些个大人们,哪家不是数千亩上万亩的良田,天不下雨,损失最大的就是他们。
      六月初六,钦天监算好的时辰,如意带着众臣上去,可也巧,三跪九叩之后,天空突然响雷,不到半刻钟,便下起了大雨,将燕国皇帝跟诸位臣工淋成了落汤鸡。
      谁家求雨还带着伞啊!
      这场雨,一下下了足足的半个月,将大大小小的官员下的从眉开眼笑到合不拢嘴再到心灰气冷,敢情这是陛下求雨求的太心诚,这大旱没旱成,却有大涝的趋势呀!这河道清淤,竟不是为了旱情,而是为了防止大涝了……
      多少人又是想哭又是想笑……
      ?云到了尧州,交接了差事,又将赏赐给了韩冬,韩冬见他眼眶下头一片青黑,忙打发他回家去了。
      薛家的小院子好歹雇了两个婆子,正忙着做饭,薛?云虽然只是个参军,手下也有两个听令的小吏,他进了尧州城,便先打发人回家禀报,因此这会儿家里人都等着他了,这一来一回将近十来天的功夫,全家老幼俱都担着心呢。
      先请安,然后便说起薛明瑞的差事,一家果然欢喜,薛夫人喜极而泣道,“我先去佛前上三炷香。”薛大奶奶也说,“我陪着母亲去。”
      薛端敬看着小儿子,倒了杯茶往他手边推了推,?云忙站起来双手捧着喝了一口。
      “你呢?陛下如何安排的?”
      ?云垂下眼脸,神情平静的说道,“儿子仍旧跟着韩将军,陛下的意思就是儿子的意思。”
      薛端敬轻轻的叹了口气,“你也大了,要在京里,这年纪早该定了婚事了,前些日子,听说你有了差事,官媒也找上门来了,你母亲的意思是想先成家后立业,给你说门媳妇。”
      就算他这会儿对如意又怪又恨,也没想着要成亲来气她,当下摇头,“儿子现在寸功未立,尧州……,这话儿子本不想说……并不太平,儿子这次回去,面见了太上皇,侥幸得了几句指点,儿子想着这成亲的事先放一放,首先第一要紧的便是大哥的差事,正经的应该先放到头里。”
      薛夫人正扶着儿媳妇出来,刚要开口说你的亲事也重要,想起儿媳妇就在身边,便将到了嘴边的话又咽了下去。
      ?云又道,“陛下夸儿子这趟差事办的好,赏了儿子五千两银票,正好可做大哥回去的盘缠……”
      这是大惊喜,薛夫人强撑着仪态,才没有脱口问,你办的什么差事,公事不得过问,这也是女眷们的规矩。<

第一百三十七章 出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