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319章 杨坚李渊双重认证,民族融合才是最优解[2/2页]

盘点历朝败家子,嬴政老朱气疯了 张石坚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即大骂自己的儿媳妇,当朝太后李祖娥。
  “你这个汉人贱婢,难道不知道大齐是我们鲜卑人建立的吗?我们鲜卑人怎么可能会受你这个汉人老妇的摆布!”
  【娄昭君作为高欢正妻,说话可谓一言九鼎。】
  【高殷当即被废黜为济南王,责令迁出皇宫。】
  【杨愔等推动改革的汉族大臣尽数被诛杀,高欢和娄昭君的第六个儿子常山王高演登基,成为北齐新皇。】
  【高殷被废,标志着北齐鲜卑人和汉人之间的融合再度失败,两大民族之间的矛盾越发深刻,内在冲突不断。】
  【这,也正是北齐明明最为富庶,最后却被北周轻易灭亡的最大伏笔。】
  大隋世界之中,隋文帝看到这里,表情之中也带着感慨。
  “周太祖,真是功莫大焉。”
  “没有周太祖的改革让关中胡汉融合,就没有后来强悍的大周和大隋了。”
  杨勇有些好奇地开口。
  “父皇,这民族融合,当真有这么大的威力吗?”
  隋文帝轻笑点头。
  “正所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若没有民族之间的融合,那么胡人士兵和汉人士兵一旦上了战场,就是各自为战,因为他们根本就不把对方看成自己人!”
  “有了周太祖的改革后,每一个关中折冲府之中的袍泽都是同村同镇同县,大家的田宅在一起,孩子们从小一起长大一起玩耍,久而久之自然产生感情,成为真正的乡党。”
  “上了战场,乡党之间自然守望相助,拼死相救,如此发挥出来的威力,就远胜之前了!”
  顿了顿,隋文帝又开口道:
  “当然,这个融合的过程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它花费的时间数以十年计!”
  “这也就是为何在前面的战争中,周太祖即便完成了府兵的初步改革依旧难以战胜高欢的原因。”
  “只有到第二代、第三代关中府兵成长起来的时候,大周才有了真正横扫天下的实力!”
  听着杨坚的话,杨勇似懂非懂。
  他毕竟不是从那个火热的年代成长起来的。
  但他心中却记住了一句话。
  民族融合,有百益而无一害!
  唐初世界之中,李渊也发出了感慨。
  “民族融合……”
  他的表情有些出神。
  这位大唐的开国皇帝,想起了自己人生之中见过、打过交道的许多人。
  有好人,也有坏人。有胡人,也有汉人。
  李渊定了定神,抬头看向群臣,笑呵呵地开口。
  “各位看到这里应该也知道,想要真正成为华夏的王朝,除了汉化这条路之外,别无他途!”
  群臣之中,大部分点头。
  也有少部分鲜卑大臣,表情迟疑,欲言又止。
  李渊又接着笑道:
  “不过大家也放心,咱们现在这座大殿之中所站着的都是唐人,都是朕的好臣子,都是大唐的好官员!”
  “今后,若是有人以什么民族、出身原因来相互攻讦,那朕第一个就要治他的罪!”
  听到李渊的话之后,在场的众人终于松了一口气。
  “陛下英明!”
  李世民心中也是无比佩服。
  鲜卑人?汉人?
  其实,那都是过去式了。
  如今,在大唐的土地上只有一种人。
  唐人。
  从岭南到东北,从山东到西域。
  普天之下,皆是唐人!
  金幕中,视频继续播放着。
  【高演继承皇位之后,不但废除了侄子高殷在过去几个月里进行的各项汉化改革,更一鼓作气将高澄、高洋两位兄长在位时的汉化政策也废除了七七八八。】
  【至此,北齐不但没有如西魏一般进行民族融合,反而大踏步地后退回了民族对抗的道路上。】
  【好在高演同样也是颇具才能,他在高洋执政后期就已经是北齐实际上的治理者,故而获得皇位之后,北齐内部依旧还是有条不紊。】
  【然而,高演却面临着一个心病!】
  金幕之中的高演,陷入了一个回忆。
  那是他的皇兄高洋,重病垂死之时,和高演的一番对话。
  病榻之上的高洋拉着高演的手,流下眼泪。
  “七弟啊,朕恨当初不听你的话,过度沉迷酒色,现在朕真的要死了。”
  高演也是极为悲伤,眼睛通红,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高洋吃力地喘了几口气,对着高演道:
  “高殷那个臭小子,他的性格实在是太弱了,他继承皇位,朕不放心。”
  “七弟,朕把皇位传给你吧。”
  高演大吃一惊,心中顿时闪过无数念头。
  皇兄这是真心的,还是在试探我?
  若是真心,我只要答应,便能成为大齐第二位皇帝!
  若是试探,我一旦答应,恐怕就要横死当场!
  终于,高演拿定主意,正色对着高洋道:
  “皇兄说的这是什么话!大哥死的时候侄子们还年幼,由皇兄来继位是理所当然。”
  “现在高殷侄儿都十六岁了,马上就能成年,何须臣弟越俎代庖?”

第319章 杨坚李渊双重认证,民族融合才是最优解[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