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422章 王莽向匈奴求和,刘秀逃过一劫,历朝皇帝吐槽[2/2页]

盘点历朝败家子,嬴政老朱气疯了 张石坚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
  “谁来当这个使者?”
  说着,王莽用期待的目光看向面前几名臣子。
  这几人直接慌了,不敢和王莽对视。
  匈奴人提出来的两个停战条件,王莽这边第一条是骗,第二条还是骗。
  这要是真出使了,被匈奴单于发现了,那使者就是一个当场暴毙。
  谁敢去?
  就连主和派领袖刘歆也是完全不接这个话头。
  王莽等了片刻见无人答话,不由怒了。
  “尔等不想去也就算了,推荐几个人选给朕也行啊!”
  几人闻言,又陷入踟蹰。
  在场的都是朝中大佬,势力和手下当然不缺,能说会道的也有。
  但还是那句话——使者很大可能会死!
  能说会道的人,在哪个派系之中都是急需的人才,被倚重的心腹。
  谁愿意把自家心腹派去送死?
  眼看王莽的怒火又要控制不住,王邑突然心中一动,想起一件事情了。
  那是之前在明堂里的那次……
  王邑开口道:
  “陛下,何不在太学生之中选拔?”
  “太学生?”王莽皱眉,“那只不过是一群学生,能担当这么重要的职位?”
  王邑忙道:
  “太学生都是热血之人,勇气十足。而且他们算天子门生,身份足够。”
  “最重要的是,他们肯定愿意踊跃为陛下分忧!”
  王邑的话立刻得到了其他人的附和。
  “对对对,太学生都是国家未来的栋梁,正好锻炼一下他们!”
  “王邑大人所言极是,陛下应该给年轻人一个机会。”
  这一刻,在场的新朝重臣都是同样的想法。
  自己是不会去当这个使者的,派心腹去送死也不合适。
  但派一个太学生去,那谁都没心理负担。
  不就死个初出茅庐的小子嘛。
  万一真闹出什么事情来,直接把责任往这个倒霉的太学生身上一推,就说他第一次办事不够成熟闹出祸端。
  这样子,在场几名新朝重臣完全没责任!
  王莽见几名心腹重臣都这么说,于是便点头道:
  “好吧,那立刻派人去通知太学院,让他们选拔一个,不,两个最能言善辩,而且交游广阔,心理素质强悍的人选给朕。”
  很快,一份只有两个人的名单就送到了王莽的面前。
  镜头适时放大,将王莽面前的名单呈现在金幕中。
  第一个是“刘秀。”
  第二个是“王咸。”
  两人后面,各有一行小字,简单介绍他们的籍贯来历,以及在太学之中的求学经历。
  王莽轻声念出。
  “刘秀,家住蔡阳县,丧父,由叔父抚养,乃前汉开国皇帝刘邦九世孙……”
  “王咸,济南人士,出身济南王氏大族……”
  王莽沉吟片刻,拿起手中朱笔,在其中一个名字上勾了一个。
  “就他吧,再传旨太学院,召他入宫!”
  东汉世界之中,大殿一阵哗然。
  就连刘秀本人都露出惊讶的表情,忍不住拍了一下手边的王莽脑袋。
  “好啊王莽,原来朕的名字竟然还出现在你面前过?”
  “还是这么大的事情?”
  太子刘庄忍不住道:
  “父皇应该是没去?”
  刘庄可不记得自家父皇有这种事迹。
  刘秀哈哈一笑,道:
  “确实没去,不过……”
  说到这里,刘秀笑容不知为何变得古怪。
  宋弘笑道:
  “王莽乃是汉贼,陛下的资料之中既然都写明了是高祖皇帝九世孙,王莽是定然不会让陛下去出使匈奴的。”
  耿弇也笑了,道:
  “若是当真让陛下出使,说不定陛下虎躯一震,匈奴直接全体拜服在地,跟随陛下杀入中原光复大汉,那天下人也不用再多忍受那些年的苦日子了。”
  东汉君臣闻言,齐声大笑。
  刘秀又拍了一下王莽的头颅,对着头颅感慨道:
  “你当年怎么不派朕去呢?”
  金幕中,视频继续播放着。
  【王莽最终选定了王咸,这并不让人意外,姓刘的和姓王的,那当然只能是姓王的。】
  王咸是一个气宇轩昂,仪态从容的太学生,他恭恭敬敬对着王莽行礼。
  “学生王咸,见过陛下。”
  王莽咳嗽一声,将事情如此这般地和王咸说了一通,然后道:
  “这一次和亲,尔要让匈奴退居漠北,再向大新献战马万匹,牛三万头,羊十万头,并把所有劫掠的大新子民送归,明白吗?”
  王咸愣了好一会,才道:
  “陛下,这恐怕……有些难度。”
  王咸虽然是个太学生,政坛上属于菜鸟级别,但又不是傻子。
  人家匈奴都快打到黄河边上了,战争局势几乎是一边倒。
  新朝这边就一个公主和亲,匈奴人能答应这么多条件?
  那是把匈奴单于当傻子看了。
  王莽闻言大怒,皇冠下旈珠抖动,喝道:
  “这是朕的圣旨,尔必须做到!”
  “好了,快去准备一下,明日立刻动身去见匈奴单于!”

第422章 王莽向匈奴求和,刘秀逃过一劫,历朝皇帝吐槽[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