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459章 国本之争高峰,武则天疯狂吐槽朱翊钧,哱拜之乱开启[1/2页]

盘点历朝败家子,嬴政老朱气疯了 张石坚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万历十八年,国本之争抵达了第一个高峰。】
  【随着事情越来越大,自归政后就深居后宫不问世事的李太后也彻底坐不住了。】
  画面中,皇长子朱常洛毕恭毕敬地站在了李太后的身边。
  皇帝朱翊钧以及郑贵妃,则站在了李太后的面前。
  李太后气愤不已,大声对着朱翊钧、郑贵妃怒骂。
  “大明向来是立长为先,就连你皇祖父嘉靖陛下那么有个性的人,最终不也选择了立长吗?”
  “你朱翊钧何德何能,竟然连两百年的祖宗家法都不要了?”
  “皇帝是想要逼反全天下的臣民,想要成为大明的亡国之君吗?”
  “常洛就在这里,皇帝要是不愿意立他当储君,你就把我们祖孙都杀了,以后大明随便你怎么折腾!”
  朱翊钧听到李太后的这番话,脸色顿时吓得煞白。
  “母后,你怎么能说这种话?”
  “朕绝对没有另立他人的意思。”
  “母后,你相信朕!”
  好说歹说,朱翊钧总算是劝住了李太后。
  从李太后宫中离开后,朱翊钧看了一眼满脸不甘的郑贵妃,叹了一口气。
  “爱妃啊,你也看到了,此事的阻力实在是太大了,咱们先缓一缓再说吧。”
  【万历十八年,朱翊钧正式下诏。】
  依旧还是朝会,朱翊钧依旧还是没有出现。
  太监张鲸拿着朱翊钧的旨意,高声宣读。
  “……朕不喜鼓噪。诸臣的奏疏一概留中,是痛恨一些人离间朕父子。若尔等不再鼓噪,就于后年(万历二十年)册立。否则,等皇长子十五岁(万历二十五年)以后再说,钦此!”
  皇宫中,郑贵妃哭成了泪人。
  “陛下,您都答应臣妾了,怎么能反悔呢?”
  朱翊钧赶忙搂住郑贵妃,温言安慰。
  “爱妃,朕这是缓兵之计。”
  “你看着吧,有这两年的时间,足够朕收拾那些不听话的家伙了。”
  “朕就不信了,这天下的官员,难道还找不出几十个支持常洵的了?”
  【即便经历了数年的君臣斗争,朱翊钧依旧自信满满。】
  【他依旧觉得,自己的帝王权术足以压下所有的反对声音,让三皇子朱常洵成为皇帝。】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朱翊钧开始有意识地分化文官集团,逐渐让文官集团形成了好几个不同的党派。】
  【齐党、浙党、楚党等以地域为标志的党派,开始出现在大明政坛之中。】
  看到这里,一条弹幕出现。
  【宋太祖赵匡胤:行了,党争出来了,亡国之兆喽!】
  【秦始皇嬴政:这个朱翊钧能力也太差了,朝廷都控制不住,竟然还有党争?】
  【汉高祖刘邦:本来还以为朱翊钧有权术呢,搞了半天,他就只知道怎么治理国政,完全不懂统御臣子啊。】
  【唐太宗李世民:@明太祖朱元璋,你得学学朕,弄一本《帝范》嘛。】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朕悄悄的告诉你们,大明有一本所谓的《皇明祖训》,至于是什么效果,想必从大明这三个败家子继承人中就可以看出来了。】
  大明世界之中,朱元璋脸色阴沉得可怕!
  朱棣迟疑半晌,开口道:
  “父皇,其实儿臣觉得唐太宗之言,好像还是有些道理的。”
  《皇命祖训》其实是一份规章制度,上面详细规定了皇帝、太子、藩王、后宫等等几乎所有大明组成人员的品级、行为。
  而李世民写的《帝范》,是只给历代大唐太子、皇帝观看的,是真正的帝王权术,密不外传。
  朱元璋深吸一口气,对着朱棣和朱高炽道:
  “你们两人回去,给朕写一本大明帝王权术之书出来,限三个月写完。”
  “写完之后,朕再给你们修改补正。”
  “啊?”朱棣直接愣住了。
  父皇,俺是让您去写。
  您怎么还把任务给推回来了?
  但面对着朱元璋严厉的目光,朱棣只能唯唯诺诺,答应下来。
  他心中打定主意,这本书就让朱高炽负责编写。
  等朱高炽写完了,朱棣审阅一下,增加一点自己的心得体会,再交给朱元璋就完事!
  金幕之中,视频继续播放。
  【大明文官集团对于朱翊钧的拖延行为自然心知肚明,故而等到了第二年,工部主事张有德上疏,请朱翊钧定下册封朱常洛为皇太子的仪式时间、地点、品级等细节。】
  【于此同时,文官集团又继续对内阁大学士们施加压力,要求内阁也必须联名上奏,推动此事。】
  申时行出现在镜头中。
  和刚刚出任内阁首辅时的意气风发相比,如今的申时行显得憔悴老迈许多。
  “又来了……”
  申时行极为头疼,揉了揉太阳穴,突然心中一动,提笔写了一份奏折。
  “……臣执政内阁多年,年迈体弱。请陛下准臣两月假期,在家中养病。”
  【申时行本以为,通过告假养病就能暂时从这一次的国本之争大潮中抽身,但他万万没想到,事情却和他所想象的并不一样。】<

第459章 国本之争高峰,武则天疯狂吐槽朱翊钧,哱拜之乱开启[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