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467章 姜维东进,刘恒面见薄姬第二次平壤之战爆发[2/2页]

盘点历朝败家子,嬴政老朱气疯了 张石坚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地抿着嘴巴,一言不发。
  蜀汉大军,正式抵达潼关!
  金幕中,视频继续播放着。
  明军和倭军的交战持续进行。
  很快,倭军阵型开始变得散乱。
  又过一会,倭军四处败逃,明军趁势追击,取得胜利。
  【万历初年,大明北方拥有两位名将镇守,分别是戚继光和李成梁。】
  【十年前,戚继光被调离,蓟州和辽西地区的明军战斗力随之江河日下。】
  【好在另外一位名将李成梁依旧坐镇辽东,直到去年才被调回京师。】
  【此次大明入朝作战的主力,正是李成梁麾下的辽东军作为班底。】
  【三十年来,辽东军在李成梁的指挥下,多次击败鞑靼人的入侵,让海西女真和建州女真臣服大明不敢轻举妄动。】
  【如今这支军队虽然失去了真正的大帅李成梁,但在李成梁之子李如松的率领下,依旧拥有着足够强悍的战斗力。】
  【明军渡过鸭绿江之后迅速发动了大反击,在朝鲜军民的配合下,仅仅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就收复了平壤以北所有朝鲜领土。】
  【万历二十一年元月五日,明、朝鲜军主力总计八万余人,抵达平壤城外。】
  李如松注视着面前的平壤城,随后看了一眼身旁的祖承训。
  “承训,这一次你报仇的机会来了。”
  祖承训重重地点头,双目中闪过一丝厉芒。
  “小西行长,这一次定要让他和城里倭军付出代价!”
  这一刻,祖承训想起了半年前跟随自己杀进城中,却中了埋伏的那上千弟兄。
  这位大明将军,誓要倭人付出血的代价!
  平壤城的城墙上,负责镇守此地的倭军主将小西行长看着城外兵力数倍于己的明、朝联军,脸色极为难看。
  “八嘎,毛利家和细川家的援兵在哪里?”
  “我十天前就已经让他们向我靠拢了!”
  一阵沉默过后,一名倭军将领小心翼翼地开口。
  “毛利家和细川家之前就对家主您获得平壤很有怨言,这一次恐怕他们是不会前来支援的了。”
  小西行长脸色越发阴沉。
  “好好好,出发前一个个都说要服从关白(丰臣秀吉)的命令,要为了天皇而战。”
  “明军真来了,就只让我一个人挡住是吧?”
  “等此战完毕,我定要在关白面前好好告他们一状!”
  顿了顿,小西行长又环视了一眼在场的部下们。
  “我们在城里还有两万仆从军,加起来也将近四万人。”
  “况且我们是守城,拥有防守优势!”
  “你们不必惊慌,只要我们能守住一段时间,关白那边一定会催促毛利和细川前来支援,到时候我们里应外合击败这支明军,朝鲜……不,整个辽东和中国都是我们的!”
  【倭军方面,各个大名之间互不统属又都想要保存实力,最终只有小西行长所部的一万八千倭军在平壤城迎战明、朝联军。】
  看到这里,西汉世界之中,刘邦啧了一声。
  “这就是诸侯国的弊端啊。”
  萧何点了点头,道:
  “这些倭人所谓的‘大名‘诸侯,其实和春秋、战国时代的诸侯没有任何区别。”
  “丰臣秀吉本身也只不过就是战国时代的霸主,他可以号令忠于自己的倭人诸侯出征,但这些诸侯终究还是要以保存实力为先,不愿意为了别人牺牲自己。”
  曹参哼了一声,冷然道:
  “想要获胜,就肯定要有人承担压力做出牺牲。人人都不愿意牺牲,结果必然就是一败涂地!”
  军队,连打仗都不能团结一致。
  这还打个啥?
  刘盈今天心情不错,闻言便问了刘邦一句。
  “父皇看起来对诸侯国的弊端颇为知晓,那为何大汉初建的时候却要采取分封制呢?”
  刘邦呵呵一笑,道:
  “你搞错了,傻孩子。”
  “不是朕喜欢分封制,而是那个时候的天下大势,必须要采取分封制!”
  和其他大一统王朝开国皇帝相比,刘邦的统一过程是非常特殊的。
  像秦始皇、光武帝、朱元璋等大部分开国皇帝,都是军队一路平推,要么投降要么死,靠武力征服一切。
  但西汉不同。
  以中立的视角来看,秦末汉初的历史是这样发展的。
  陈胜吴广起义——诸侯起兵——巨鹿之战项羽灭掉秦军主力——刘邦入关中攻克咸阳,秦朝正式灭亡。
  秦朝灭亡之后,项羽分封诸侯,自称“西楚霸王”。
  这个时候的天下,其实已经倒退回了战国时代。
  霸主项羽称雄,天下诸侯自成一国,又都听从项羽的命令。
  然后,就是楚汉争霸。
  为什么叫“楚汉争霸”而不是“楚汉对立”?
  因为楚王项羽和汉王刘邦,争夺的是“天下霸主”这个头衔。
  项羽在垓下被消灭后,剩余的诸侯就共同尊奉汉王刘邦为主。
  这个主,本该是和项羽一样的“霸主”。
  但刘邦非常鸡贼,直接把自己的“霸主”升格为“皇帝”。

第467章 姜维东进,刘恒面见薄姬第二次平壤之战爆发[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