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479章 赵匡胤下定决心,黄石山城,朝鲜大臣的正反面[1/2页]

盘点历朝败家子,嬴政老朱气疯了 张石坚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看到这里,大宋世界之中,赵匡胤眉头一皱。
  “这些混账东西,到底在说些什么?”
  大宋的皇帝会被士大夫架空,成为士大夫手中的玩物?
  混账,这怎么可能!
  在场的诸多大宋臣子也是心中一紧。
  宰相赵普立刻开口道:
  “陛下,这些大明江南逆臣胡言乱语,不必当真。”
  其他大臣也纷纷开口。
  “是啊是啊,臣等对大宋的忠诚天日可鉴,怎么会有这种忤逆行为呢?”
  “大明江南逆党野心勃勃,他们只不过是把大宋士大夫搬出来当一个招摇撞骗的旗帜罢了。”
  “陛下万万不可被这些乱党的几句胡言乱语给迷惑了呀。”
  听着面前这些大臣们的话,赵匡胤的心中反而越发笃定了。
  这些家伙……
  看来,大宋确实是给了他们太多利益了。
  赵匡胤开始在内心之中回想自己建立的制度。
  由于大宋是继承了五代十国,真切见识到藩镇节度使这些武人的祸害。
  所以才选择了跟士大夫合作,以文制武。
  正所谓秀才造反三年不成,士大夫就算有野心,也不可能像藩镇节度使一样不可收拾。
  赵匡胤当然明白自己是在矫枉过正,但他之前也觉得,这种代价大宋是可以承受的。
  直到金幕出现。
  靖康之役,直接体现出了大宋武将被打压的恶果。
  燕云十六州收不回来,还被辽国、金国轮番暴打。
  还闹出了让童贯这种阉人领兵,被即将亡国的辽军痛殴的奇耻大辱。
  再加上大明的三部盘点视频,文官和皇帝之间的激烈对抗。
  尤其是这一部,为了一个太子,文官集团竟然能把皇帝逼到都不敢上朝的地步了!
  这对于赵匡胤来说,其实是非常大的触动。
  很快,朝会时间结束。
  赵匡胤带着太子赵德芳回到御书房之中,打开随身金幕。
  看着金幕中的情形,赵匡胤突然开口道:
  “德芳啊,你觉得大宋和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国策,对吗?”
  赵德芳迟疑片刻,小心翼翼地开口。
  “父皇可是大宋的开国太祖,您制定的规则,儿臣定然是要好好遵守的。”
  赵德芳本身在朝廷之中并没有什么根基,能获得太子的位置全靠赵匡胤的一言九鼎。
  他不敢在赵匡胤面前说任何可能会引起自家这位父皇不满的事情。
  赵匡胤哼了一声,瞪了赵德芳一眼。
  “你可是大宋将来的皇帝,如果连一点自己的见解都没有,朕要你何用?”
  训斥了一句之后,看着惶恐不已的赵德芳,赵匡胤的语气变得缓和了一些。
  “好了,实话实说,朕不怪你。”
  话都已经说到这个份上了,赵德芳还能说些什么?
  他硬着头皮开口道:
  “父皇,儿臣觉得,大宋或许还是应该效仿大清,设立一个军机处。”
  赵匡胤目光微微一凝。
  军机处,皇权的最强手段。
  但……
  士大夫们必然会激烈反对。
  皇权和相权,就好像是跷跷板的两面。
  军机处的出现可是代表着皇权史无前例的加强,自然也就是大臣们能获得的相权史无前例地衰弱。
  赵匡胤缓缓道:
  “若是将来你即位,你觉得你能做到这一点,把军机处在大宋重现吗?”
  赵德芳不是太有信心地摇头。
  “父皇,儿臣说一句您不爱听的。”
  “如果连您这样雄才大略的开国太祖都无法实现,儿臣……恐怕就更没有办法了。”
  赵匡胤吐出一口气,虽然有些失望,但也知道赵德芳说的确实是实话。
  开国太祖对一个王朝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
  就算没有金幕,从之前历朝历代的史书中也同样能看出这一点。
  除非后代之中能出现像汉武帝刘彻,唐太宗李世民这种千古大帝,不然一个王朝的制度和走向,在开国皇帝的时候就已经彻底确定。
  想到这里,赵匡胤不再迟疑,开口道:
  “朕明白了。来人啊,去把杨业叫来,朕要和他谈谈!”
  “德芳,你留在这里。”
  赵德芳点了点头,思索起自家父皇的用意。
  很显然,父皇目前应该是倾向于要废掉“皇族和士大夫共治天下”的立国准则了。
  作为皇帝,如今亲自和自己扶立起来的士大夫阶层去对抗,这无疑是非常愚蠢的。
  哪里有皇帝自己下场的?
  杨业,作为北汉过来的降臣,本身和大宋士大夫并没有什么牵连。
  同时,杨业麾下的几个儿子,在大宋军队之中也颇有威名和能力,各自掌控着不弱的军队。
  若是能获得以杨家为首的武将支持,让杨家去和士大夫们打擂台,那事情就简单多了。
  作为皇帝的赵匡胤,只需要不动声色地偏心一下杨家,让杨家不断地在政治斗争中获胜。
  那么,士大夫的势力自然而然地就被打压下去了。
  赵德芳灵机一

第479章 赵匡胤下定决心,黄石山城,朝鲜大臣的正反面[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