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662章 卫青正面击溃匈奴,刘邦情绪大起大落,就卫青能打胜仗?[1/2页]

盘点历朝败家子,嬴政老朱气疯了 张石坚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看到卫青出现,大秦世界中,秦始皇笑了起来。
  “好,卫青来了,这一次应该是能赢了。”
  扶苏心情同样很好,笑道:
  “父皇您是真的很喜欢卫青呀。”
  秦始皇笑呵呵的点头,琉珠一阵晃荡。
  “是的,朕就喜欢卫青这样,从底层筚路蓝缕开拓事业的人。”
  “若是大秦总能出这样的人,就说明大秦的制度是对的,说明大秦希望还在。”
  扶苏若有所思。
  “父皇的意思是……”
  “希望很重要,”秦始皇淡淡的开口道:“只要底层的黔首们还有凭借努力晋升为人上人的希望,哪怕只是万里挑一,他们也会心甘情愿的奋斗。”
  “反之,就是陈胜吴广了。”
  扶苏身体震动,过了好一会才道:
  “可陈胜吴广出现之前,华夏世世代代不都是这样过来的吗?”
  秦始皇摇了摇头,道:
  “以前是以前,现在是现在。”
  “大秦是华夏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你不能用以前诸侯争霸时候的眼光去看待大一统王朝的事情,扶苏。”
  “黔首百姓是需要希望的。”
  以前的华夏,就是贵族们说了算。
  所谓的下品寒门,听起来好像挺惨,但实际上大部分的寒士都是家里有房,在村里当地主。
  真正惨的,是那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黔首百姓,他们除了看黄历之外大字不识一个,世世代代都只能种田。
  不识字,就没办法改变阶级。
  寒门好歹生活无忧,好歹能让家里子弟读书,在村里生活殷实,只不过没办法大富大贵。
  黔首百姓们才是真正每天都要为了饭食而发愁。
  大秦军功爵制度为什么能激发老秦人的战斗力?
  就是因为这个制度给了大秦黔首百姓一条全新的晋升道路。
  不需要读书识字,也可以改变阶层,让生活彻底脱离泥腿子人生路径的道路。
  六国为什么打不过大秦?
  因为六国的士兵只不过是应付国家征召,而大秦的士兵们是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和子孙后代的希望拼命!
  一个混日子,一个拼前途。
  谁赢谁输,不问可知。
  大秦愿意给黔首百姓分享国家扩张的红利,而六国的统治阶层不愿意。
  所以大秦赢了。
  赢在哪?
  赢在民心!
  等大秦统一后,没军功了。
  这之后的老百姓,晋升通道又断掉了。
  其实要是一直没有晋升通道,老百姓忍一忍,一辈子也就过去了。
  但当老百姓发现,自己曾经拥有过,现在却没有了。
  他们心中的愤怒可想而知。
  一个人的愤怒不算什么,但千千万万人的愤怒呢?
  秦始皇在世时,没有任何人敢发泄出这种愤怒。
  秦始皇死后,若是接班人胡亥能找出一条新的晋升通道给老百姓,大家也不会说什么。
  但胡亥并没有。
  等大秦老百姓确认了这一点之后,当陈胜吴广站出来振臂高呼,瞬间星火燎原。
  总有人疑惑,胡亥也就杀了个蒙恬,连王离都没动,为什么大秦军队一下子就废了?
  因为大秦军队也是由黔首百姓组成的。
  当没有了晋升的希望,大秦军队虽然还是那些人,但他们的精气神消失了。
  他们变成和以前的六国士兵一样,参军只是一项工作。
  工作嘛,何必认真,何必拼命?
  混一混也无妨。
  反而是和秦军对抗的起义军,不拼命是肯定活不下去的,拼命能赢的话才有荣华富贵。
  双方的心态完全颠倒了。
  而事实也证明,胜利的确一直都属于敢于拼命,愿意拼命的那一方。
  秦始皇感慨道:
  “这个道理朕一直都懂,所以朕平定百越,北伐匈奴,就是为了尽可能维持军功爵制度的时间,让黔首们能获得更多的军功。”
  “可惜……”
  秦始皇摇了摇头。
  在金幕出来之前,秦始皇也没什么好办法。
  大秦当时的扩张,已经到了极限。
  这种极限是当时华夏社会的极限,已经不是秦始皇一个人的意志能改变的事情。
  金幕的出现,让大秦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会读书的去考科举,不会读书的可以参军对外扩张,实在啥也不会的还能进厂打工。
  人人都有希望,人人都在努力奋斗。
  这样的大秦怎么可能不蒸蒸日上?
  扶苏心服口服,点头道:
  “儿臣受教了!”
  汉初世界。
  看到卫青出现,刘邦顿时激动。
  “好好好,朕的大汉将军来了,大汉有希望了!”
  “娘的,这其他人都是废物庸才,打仗还得靠卫青!”
  刘邦毫不掩饰的吐槽,让在场的大汉臣子们也是有些哭笑不得。
  萧何看到刘邦如此激动,便安慰道:
  “陛下放心,汉武帝陛下乃是千古大帝,麾下想来是会有许多名将的。”
  刘邦哼了一声,道:
  “拉倒吧,

第662章 卫青正面击溃匈奴,刘邦情绪大起大落,就卫青能打胜仗?[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