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774章 霍去病车祸,刘彻敛财,刘邦直言要造反灭了刘彻![2/2页]

盘点历朝败家子,嬴政老朱气疯了 张石坚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但在实践中,暴露了巨大问题。
  举个例子,某户人家里有一头牛,正常成年牛的市场价是一千钱。
  但这头牛的户主认为,我家牛是小牛,不能按照一千钱算,最多只能算五百钱。
  再举个例子,某户人家有三匹布。布的市场价是一匹一百钱,可户主坚持认为我家的布是最下等的布,每匹布最多值二十钱。
  道理也很简单,谁也不愿意多交税啊。
  自家财产的价值,肯定是能少说就少说,能少交点税就少交一点。
  但对负责收税的汉朝官吏来说,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假设大汉朝要收税一百个亿,那刘彻就会把这个任务平摊下去,这个郡收三亿,那个郡有钱一点收五亿。
  郡上又会摊派到县,县上又会摊派到下面的吏员、乡镇……
  每个人身上都有收税任务指标的好不好!
  你们这些刁民,一个个偷税漏税的,老子完不成指标怎么办?
  情急之下,官吏们也是各出奇招。
  你家有扇木门是吧?我看这木头像是二十年的上好木头,值五百钱!
  你家这个桌子明显就是花梨木桌嘛,值一千钱!
  哟哟哟,你看看你老婆身上这衣物,上等布做的,也值五百钱!
  好了,财产够了,赶紧交税,别影响老子的收税指标和政坛仕途。
  如果说,这些还仅仅是官吏们为了完成指标逼不得已去做的话。
  随着算轺车的进行,很多官吏们开始动起了歪脑筋。
  很多时候,老百姓的财产都不是现金,而是以房屋、布匹、牲畜、田地等各种实物方式存在的。
  这些实物财产的价值如何,其实就是负责收税的官吏们一张嘴的事情。
  偏偏呢,刘彻之前卖官鬻爵,弄了一大堆买官的家伙进入大汉政坛之中。
  这些买官的人发现了这种机会,那还了得?
  他们一拥而上,任意夸大老百姓的财富。
  许多老百姓的财富在这些官员口中,价值比平时高了十倍,甚至百倍!
  如此一来,老百姓所需要缴纳的算也就翻了好多倍。
  多收的这些,贪官污吏们自然不可能上交朝廷,而是笑纳进自家腰包了。
  买官花了那么多钱,捞点回来怎么了?
  一时间,汉朝的中产百姓们被这些贪官污吏搞得大量破产。
  老百姓也回过神来了,不能坐以待毙啊。
  藏!
  所有家具,藏起来。
  新的衣服不许穿了,家里所有人都穿老的衣物。
  屋子的外表必须弄得破旧脏污,院子里一张桌子凳子都不许有。
  一夜之间,大汉无数百姓直接变得“家徒四壁”。
  所有的财产,他们统统都藏匿起来。
  你们这些贪官污吏不是说我家一张椅子就值一千钱吗?
  现在我家连一张椅子都没有了。
  你们不是说我老婆身上衣物值五百钱吗?
  我老婆现在直接披一块破布在身上,我家十岁以下的孩子一律光着身子到处乱跑,你总不能睁眼说瞎话了吧?
  就连走路出门,都要先从地上抓两把黄泥抹在脸上,弄得脏污不堪才行。
  更有甚者,直接让孩子在家中院子里拉屎,臭气熏天,务求那些收税的官吏一上门就被熏走。
  这些,都是当时发生的真事。
  好好有家有业,有田有牛的大汉老百姓,一下子搞得比乞丐还要更凄惨。
  总之,这么来回拉扯一番后,刘彻发现一个问题。
  朝廷收上来的钱,还是不够!
  漠北之战迫在眉睫,没钱怎么行?
  刘彻直接搞出大招。
  鼓励相互举报!
  只要有人愿意举报邻居、亲戚藏匿财产,一旦朝廷核实为真,直接抄家。
  抄完家后,朝廷和举报者五五平分被举报者的财产。
  这个大招一出来,直接炸锅了。
  住过农村的都知道,在乡下,邻居们因为屁大点事结仇结怨的不要太多。
  举报仇人还能得钱,这好事去哪找?
  必须立刻举报!
  被举报的一开始还挺懵逼,后来一看,好家伙,原来是你把我举报,还分了我家一半财产?
  那我也去举报你,把被你分走的一半财产再分回来!
  事情越搞越大,最终成为了一个席卷汉朝所有人的巨大旋涡。
  不仅仅是平民百姓,就连高官吏员都陷入了这种相互举报的疯狂内讧中。
  最后的结果,当然就是所有人的至少一半财产都没了,许多人更是倾家荡产。
  整个大汉的中产农民、小地主、小商贩阶级,就被刘彻这一波相互举报弄得全部破产,灰飞烟灭。
  许多人不单单是破产,还被迫卖儿卖女,走上绝路。
  谁赚了?
  朝廷啊!
  每次举报,朝廷都至少捞一半财产。
  越多次的举报,朝廷捞的就越多。
  而且不管怎么举报,朝廷都是稳捞钱,一个子都不可能往外吐。
  刘彻赚疯了!
  赚疯的刘彻,终于凑够了军费,搞出了一支史无前例的十万骑兵大军,让卫青和霍去病带着去了漠北。

第774章 霍去病车祸,刘彻敛财,刘邦直言要造反灭了刘彻![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