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回来不久,米拉也回到了皇宫。
  如同往常一样,为秦墨倒上了一杯热茶,带着一份刚刚出炉的报纸来到了政务大殿。
  “陛下,今天辛苦了。”米拉的脸上好像永远都是那么的温柔。
  很多时候总是会让人忘记,这位温柔的女性所具备的基因,其实是来自于白虎与猛虎的结合。
  她是虎,但却表现的像猫,可若是有人真因此而小看她。
  那必定会吃上不少的苦头。
  秦墨这几天也听说过报社那边的事情。
  米拉在秦墨这里很温柔,但对待报社的事情则是另一副面孔,雷厉风行,强势无比。
  在面对问题的时候往往能一针见血的直指问题的关键。
  在她的带领之下,整个报社效率奇高。
  这不,几天的时间成品已经出来了。
  原本秦墨下令打造大秦日报的时候,预估起码也得两三个星期左右,才能正式投入使用。
  毕竟,各地分店的建立,报刊信息收集,编纂,印刷等。
  这些都需要从无到有的去建造,这都需要时间。
  没想到米拉给了秦墨一个惊喜,超规格的完成任务。
  第一期的报刊都已经出来了,只要一切都走上正轨。
  那接下来的事情就简单多了。
  “陛下,这是第一期大秦日报的主要内容,各大城镇都已经收到了第一批的报纸,您这边过目一下,如果没问题的话,明天一早就能全国同步发行了。”
  秦墨点了点头,接过报纸,摊开一看。
  第一期的报纸主题与之前原定下的不同。
  《历史的交接,大秦帝国冉冉升起!》这个标题已经作为小标题存在。
  最上方的大标题是,
  人民!
  徐州。
  灾难并没有摧毁这座城市,在国防军的帮助之下。
  徐州的一切都逐渐回归了正轨。
  破碎的房屋残骸早就已经被清理干净,
  新的施工团队进驻徐州,开始了新房屋的建造。
  据说,这是要建造一种徐州居民们从来都没有见过的房屋。
  只有秦州才有的房屋。
  那种房屋很高,起码有以往六七层平民房那么高。
  这对于徐州的百姓们来说简直就是个奇迹。
  不过这些施工团队可是从秦州来的。
  他们之中据说有着许多相当专业的专家在其中。
  自称什么土木老哥,很和善。
  这些新建造起来的房屋将会免费分发给徐州原本受灾的灾民们。
  除此之外,徐州还建立起来了许多奇奇怪怪的巨大厂房,里面大量的招收工人,赚的钱还不低,而且据说还有什么……
  养老保险之类的保障。
  反正就是进入工厂当工人,工厂就会为你购买这种保障。
  等到年老了,干不动了,国家就会给你发工资。
  这种好事,徐州的百姓简直是想都不敢想。
  不过据说这种制度在秦州已经试验了一段时间了。
  未来还要推广到全国去,让所有百姓都能享受到这一福利。
  一时间,人人感恩戴德,赞美之声不绝于耳。
  而那些之前受到灾难影响而失去家园的灾民们,虽然此刻还聚集在难民营里。
  但生活条件已经好了许多。
  有了国家的大力帮扶,这些难民们几乎都已经走上了正轨。
  该工作的工作,该上学的上学。
  之前被摧毁的土地也已经翻新了出来,国家还提供了一种新型的粮食。
  据说产量很夸张,秦州那边已经种下了,要不了多久就要到收成的日子。
  生活逐渐有了期待,人民们也有了盼头啊。
  当然,灾难的影响不是那么容易彻底抹除的。
  有一些伤痛,是永远没有办法痊愈。
  比如……
  那些在此次灾难之中失去了家庭,失去了父母的孩子。
  无法自力更生的他们,在失去了父母后,甚至连活下去都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人们连养活自己都难,怎么养活这群孤苦伶仃的孩子呢?
  放在以前,这些孩子们大多数都是被卖到其他地方,运气好的做个打杂的,运气不好的……
  但这一次,国家没有抛弃他们,大秦没有抛弃他们。
  一座又一座的国有孤儿院在徐州的土地上出现。
  收养了一个又一个孤苦伶仃的孩子们。
  给他们吃喝,传授他们知识与文化。
  虽然无法给予这些孩子们父母的关怀,但至少……他们还活着。
  一些稍微大一点的孩子,有了自己意愿,不愿意进入孤儿院的。
  也有了自食其力的方法。
  那便是徐州新开的报社。
  清晨。
  难民营里,十四岁的铁蛋起了一个大早。
  独自一人凑在火堆旁,为年老体衰的奶奶热好了一碗小米粥后,便拿上了奶奶为他缝制的小包包快速的跑出了难民营。
  他的父母死在了那场灾难之中,只有年幼的他,与年迈的奶奶活了下来。
  幸好有朝廷提供的难民营给他们居住,否则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第209章 第一期报刊[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