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起点:2009
年的破土萌芽
2009
年,在成都双流区西南航空港经济开发区,一个怀揣着梦想与使命的企业
——
成都中寰流体控制设备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寰股份,股票代码
)悄然成立,如同在能源设备领域种下了一颗希望的种子
。
公司创始人李瑜,此前在中石油旗下四川石油管理局工作了
13
年,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经验。2000
年,他毅然
“下海”
创业,从事进口设备代理工作,期间频繁前往国外企业考察。在这个过程中,他深刻认识到国外在细分市场领域的深厚积淀
,也意识到中国企业若能在细分领域发力,潜力巨大。
彼时,国内油气管道关键设备大多依赖进口,被外资机构占据主导,尤其是气液联动执行机构核心技术,主要掌握在欧美企业手中。这一设备是机械、电子、计算机、软件等多专业的综合体,技术复杂难度高。而中国市场对这类设备的需求却极为迫切,从国外进口一台气液联动执行机构或井口安全控制系统,费用高达七八十万元,成本高昂且供应受限。
出于对细分领域发展的敏锐洞察,以及强烈的进口替代使命感,李瑜带领团队果断切入气液联动执行机构领域。创业初期,技术攻关成为首要难题。团队成员常常通宵达旦研究图纸,攻克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同年,公司推出自研的电子破管保护系统
LBP
1000,成功打破国外垄断,并将该类产品价格降低逾
60%。该系统针对国外产品显示屏在低温下无法显示等致命问题,采用最新的
OLED
技术,使得耐受温度可达零下四十度,高温可到九十度,显示对比度比之前高
1000
倍,亮度高
100
万倍,功耗更小。这一创新成果,为中寰股份在市场中赢得了一席之地,也标志着公司在技术创新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开启了漫长而辉煌的创业征程。
早期发展:艰难的技术突破
创业初期的中寰股份,就像一艘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航行的小船,技术研发是它最坚实的船帆
,但也面临着诸多狂风骤雨般的挑战。当时,国内在气液联动执行机构领域几乎一片空白,中寰股份只能从模仿国外先进技术起步。然而,这并非一条坦途,国外对核心技术实施严格封锁,技术资料获取困难重重,团队成员常常为了一个技术细节绞尽脑汁。
在研发过程中,团队成员们不仅要面对技术难题,还要承受市场的质疑。由于国内产品长期被认为不如国外产品,中寰股份的产品在市场推广初期遭遇了巨大阻力
。许多客户对中寰股份的产品质量持怀疑态度,更倾向于选择价格高昂但品牌知名度高的国外产品。为了打破这种局面,中寰股份的销售团队跑遍了全国各地,一家一家地拜访潜在客户,详细介绍产品的性能和优势,提供免费的试用服务。
经过无数个日夜的努力,中寰股份终于迎来了技术突破的曙光。2009
年,公司成功推出电子破管保护系统
LBP
1000。这款产品的诞生,犹如一颗璀璨的新星,在行业内引起了巨大轰动。它不仅打破了国外在该领域的长期垄断,还凭借其卓越的性能和亲民的价格,迅速赢得了市场的认可。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LBP
1000
采用了最新的
OLED
技术,成功解决了国外产品显示屏在低温下无法显示的致命问题,耐受温度范围更广,显示对比度和亮度更高,功耗却更小。
随着
LBP
1000
的成功推出,中寰股份在国内市场逐渐站稳了脚跟。公司的订单量开始稳步增长,客户群体也不断扩大,从最初的几家小型企业,逐渐发展到与中石油、中石化等大型国有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这些大型客户对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要求极高,能够与他们合作,不仅证明了中寰股份的实力,也为公司带来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多的机遇
。中寰股份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提升自身的技术实力和市场竞争力,为后续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业务拓展:多元化的产品布局
随着在阀门执行机构和井口安全控制系统领域的逐渐站稳脚跟,中寰股份并没有满足于现状,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市场,开始了多元化的业务拓展之路
。
在阀门执行机构领域,中寰股份在气液联动执行机构的基础上,积极拓展电液联动和气动执行机构市场。这一战略决策,源于公司对市场需求的敏锐洞察和对自身技术实力的自信。电液联动执行机构具有响应速度快、控制精度高的特点,适用于对控制要求较高的场合;气动执行机构则具有结构简单、维护方便、成本较低的优势,在一些对成本较为敏感的项目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为了成功拓展这两个市场,中寰股份加大了研发投入,组建了专业的研发团队,深入研究电液联动和气动执行机构的技术原理和应用特点。经过不懈努力,公司成功推出了一系列性能优异的电液联动和气动执行机构产品,这些产品在技术指标上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部分指标甚至实现了超越
。
除了在阀门执行机构领域
第206章 中寰股份836260的前世今生[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