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590章 戏声戛然而止[2/2页]

民国谍战,卧底巅峰 李玄河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露出烧伤的脸。
  "看清楚,"他说,"这就是你们的杰作。"
  老人后退一步:"那是意外..."
  "不,"面具人说,"我都知道了。"
  他打开日记本:"父亲记录了一切。"
  "那本日记!"老人脸色大变。
  陆阳举起手枪:"别动!"
  但已经晚了。
  老人按下机关,烟雾弥漫。
  "抓住他们!"陆阳喊道。
  混乱中,叶婉如突然说:"听!"
  铜铃声响起。
  烟雾中,传来一段戏文:
  "青铜面具映真情,三十年前旧恨深..."
  等烟雾散去,只剩下面具人站在原地。
  "他们走不了,"他说,"我早就布置好了。"
  果然,外面传来周青的声音:"抓到了!"
  陆阳看着面具人:"你早就知道?"
  "这出戏,"他说,"我准备了三十年。"
  而在这个尘封的地下室里,一个关于复仇与救赎的故事,终于落幕。
  老板娘的面馆里,年味渐浓。
  "案子结了,"周青说,"文物都追回来了。"
  陆阳看着窗外的灯笼:"那些人呢?"
  "都抓住了,"叶婉如说,"十一个都认罪了。"
  老板娘端来热茶:"面具人呢?"
  "回戏班了,"陆阳说,"他要重新演《铜面》。"
  "不是为了文物,"叶婉如说,"是为了他父亲。"
  周青拿出一张海报:"你们看。"
  是天乐班的新海报,主演还是戴着面具。
  但这次,面具是透明的。
  "他说,"陆阳念着海报上的字,"真相如面具,该摘的终要摘下。"
  老板娘叹息:"这孩子,终于放下了。"
  "他父亲的日记,"叶婉如说,"最后写了什么?"
  陆阳拿出日记本,翻到最后一页:
  "戏如人生,人如戏。面具后的真相,不在于遮掩,而在于直面。希望我的儿子,能明白这个道理。"
  "他明白了,"老板娘说,"所以才能放下仇恨。"
  门口的风铃响起。
  面具人走进来,手里拿着两张票。
  "明天晚上,"他说,"请来看戏。"
  "还戴面具吗?"叶婉如问。
  "不戴了,"他笑了,"是时候让观众看看真实的我了。"
  陆阳接过票:"这出戏叫什么?"
  "《卸妆》,"面具人说,"献给我父亲。"
  老板娘擦擦眼睛:"你爹在天之灵,一定欣慰。"
  窗外,年味更浓了。
  "新年快到了,"面具人说,"是该开始新的戏文了。"
  叶婉如举起茶杯:"敬新生。"
  "也敬真相,"陆阳说。
  面馆的灯笼,在风中轻轻摇晃。
  而这个关于面具与真相的故事,将会在新的一年里,继续传唱。
  就像那首戏文唱的:
  "千年舞台春常在,面具背后是真情。"
  除夕夜的重庆,张灯结彩。
  老板娘的面馆里,贴满了福字。
  "最近江边,"周青说,"有个奇怪的习俗。"
  陆阳放下筷子:"什么习俗?"
  "人们在放河灯,"周青说,"但不是祈福。"
  叶婉如正在包饺子:"是什么?"
  "他们在许愿,"周青说,"说能看见过去。"
  老板娘停下手中的活:"看见过去?"
  "对,"周青说,"据说只要在子时..."
  话没说完,陈怡君推门进来。
  "出事了,"她说,"江边发现一具尸体。"
  "除夕夜?"
  "对,"陈怡君说,"死者手里还捧着个河灯。"
  老板娘手一抖,打翻了调料。
  "什么样的河灯?"陆阳问。
  "很古怪,"陈怡君说,"灯里有张老照片。"
  叶婉如放下擀面杖:"什么照片?"
  "民国时期的全家福,"陈怡君说,"但人像都被烧掉了。"
  陆阳站起身:"在哪发现的?"
  "洪崖洞下面,"陈怡君说,"那里最近..."
  "最近怎么了?"
  "每天子时,"她压低声音,"都有人看见河灯自己亮起来。"
  老板娘突然说:"我想起来了。"
  "您知道什么?"
  "五十年前,"老板娘说,"也发生过类似的事。"
  "那时候怎么样?"
  "死了很多人,"老板娘说,"都是在放河灯的时候。"
  陆阳和叶婉如对视一眼。
  "走,"陆阳说,"去江边看看。"
  除夕夜的江边,灯火辉煌。
  唯独洪崖洞下面,一片漆黑。
  而在这个本该阖家团圆的夜晚,一个关于河灯的诡异故事,正要开始。
  洪崖洞下的石阶上,还有未干的水渍。
  "尸体是在这发现的,"周青说。
  陆阳蹲下身:"你们看这个。"
  石阶上刻着几个字:
  "子时到,魂归处。"
  叶婉如打着手电:"死者是谁?"
  "李老太太,"陈怡君说,"住在附近,今年八十岁。"

第590章 戏声戛然而止[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