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一场秋雨一场寒。
  “天气骤冷,你们要注意添置衣裳。”周怀民披着蓑衣,进了任庄平安堂。
  “好,正要和你说,我和昌鹤已核算完,这次从李际遇那里清扫了粮食两千三百石,白银四千六十四两,另有金银首饰、器具等物,咱们的棉被还剩一百多条。”
  周怀民叹了口气:“那不多,李际遇多是搜刮富户,这人还是讲些道义的,粮食和棉被是真分给投靠百姓,不像杜二,大字不识,完全就是个憨货。”
  周昌鹤道:“煤矿厂那边原有的矿民改为护矿队,在任庄和山上,一共抓获一千一百二十六人,我已押送到矿上。”
  黄必昌道:“山上还有几十户人丁齐全的村民,并未下山,只是逃难者,已打散编入各农会,给他们包税。”
  周怀民点了点头,道:“好,咱们还需商议一下,死伤社兵如何抚恤。”
  周怀庆道:“我这边已清点,我们社兵共死亡二十一人,其中有五人重伤不治,另有轻伤者五十九人。农兵及村民死亡三十八人。”
  “李际遇那边呢?”
  “他们逃散入山,伤者无算,只能算尸体。桂花庙、马家庄、车井村外、任庄四处,一共九百九十三人,其中有六成都是死在火炮之下。”
  周怀民给一人发一张纸:“我们起草一下抚恤章程,我先说下我的意见,抚恤可分三方面,一、抚恤金。二、亲属供养。三、荣誉优待。”
  社长周怀民、保民营总务参议张国栋、辎重参议周昌鹤、操练参议周怀庆、农会总务堂知事黄必昌,平安堂五人经过大半天的协商,制定抚恤暂行章程如下。
  《保民营抚恤章程》
  第一章:总则
  崇祯八年,秦贼过境巩县,山河板荡,血火弥天。
  贼兵如蝗,流寇若鸮,劫掠钱粮,裹挟男女,焚毁村户而绝生路。
  巩县生员周怀民于正月初五,在周家沟组建保民社,下辖周记、农会、保民营、保民报社。
  凡入保民社,均以‘保家卫民为第一要务,秉承有饭吃,有衣穿,有工做,有钱赚。
  于是征附近乡勇为社兵,以图保家卫民。
  朝为农夫,夕为社兵,一朝披甲,竟成虎贲。
  为保妇孺老幼免于战火,军阵间有克敌之勇,刀光中见赴难之心,忠义之魂倒毙他乡,浩荡千古。
  此等克敌赴难之社兵,应为:克难英烈。
  为保克难英烈之父母有养,克难英烈之子嗣不绝,特制定保民营抚恤章程。
  第二章:抚恤金
  凡保民营社兵阵殁者,分三级抚恤:
  甲级(阵前克敌战亡):三年兵饷,银一百零八两。
  乙级(守寨护民遇害):两年兵饷,银七十二两。
  丙级(积劳病故伤残):一次性抚恤银三十两。
  另有丧葬费五两。
  为免贼盗,其中甲级、乙级亲属可选按月发放,也可以选一次性发放。
  第三章:亲属供养
  子女抚育:男丁婚娶、女方及笄时嫁妆各补贴十两。
  遗孀安置:守节者月领供养金一两五钱,安排入纺纱坊做工,如若改嫁不可携男丁,并停发供养金,供养金由男丁领取。
  父母安置:如若独子,父母月领供养金一两五钱,由杂货堂安排在家做零工。如若父母尚有子,无供养金,分抚恤金三成。
  伤残赡养:由保民营、农会、周记优先安排厂坊、服务站、马车行及其他公共服务处做工。
  第四章:荣誉优待
  荣誉称号:院门悬挂保民社【克难英烈】挂牌。
  农会优待:家中农田两种、两收,由农会安排协助,日常提供优待保护。
  义务教育:如有男丁女童,满七岁入保民学堂,学满十五岁,免除一切费用。
  其他优待:日后若有其他优待,克难英烈亲属及子女均享优先。
  以上便是五人初步商定的抚恤章程,和明军比起来,堪称十分优厚。
  明朝士兵的阵亡抚恤标准非常低。
  中级将领,指挥一级的只有十两,千总八两,把总六两,百总五两,普通士兵只有三两。

第142章 抚恤章程[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