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走出酒店到到达新家,全程还差几分钟才一个小时。
然据李而说他们已经跨过了两个区。且这一路上地铁是基本上隔一两分钟就会到一个站停一会儿,他们中间还走了一段路换乘。
“城里头斗是方便哈。”看着在城市里各种房子中间穿梭而过的风景,李而妈惊叹着。
李而爸也深以为然的点头。
想他们不说是从村里走,就是从龙景区出发坐大巴车也坐了两个半小时才到达市区车站,中间的距离也是只有两个区而已,然而这还是走的高速,一路上只有大山夹杂着小山村交替着。
新家在半岛区的城市建筑标志中心的边缘上,中心很热闹,但是他们新家这边还是很冷清。
但是李而知道,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在今后的几年里,半岛区的经济商圈会迅速地从城市建筑标志中心向外扩散,在不久的将来他们家这里就会出现很多小吃街,医疗配套,甚至因为山城市更注重文化发展,还会在他们家的周边修建市最大图书馆和红色公园。
新家虽然只是两室两厅的结构,但是套内115平已经达到了可做三室一厅的或者是三室两厅的面积。
此刻从大敞开的各个窗户阳台透进来的光线把房间里的每个地方都照亮。看起来的空间,比他们想象的更大。
站在新家光秃秃的窗户边上,明亮的太阳光线照射在比他们家只矮一点点的树冠顶上,楼下就是花坛绿化,再往外面就是铁艺和石柱围成的围墙,围墙外也是绿树成荫的四车道,再向外延伸视线就比较开阔了。
因为外围还是老城区,还没有拆迁建设高楼。
同样的因为城市的飞速发展,中介也向他们介绍过,现在好多人想买老城区的房子都没地方买。
李而对此倒是没有什么特别的想法,反正她的目的也只是赶在房价飞升前买上属于自家的房子,如果还有余力,再做其他投资。
即便是一个空壳子的房子,李而一家也在这里逗留了大半个小时,从房间的各个方位看外面的景色。
然后又下楼把小区逛了一遍,真的是,越走越满意。
尽管这里的住户还非常少,尤其是过年都看不到几家的窗户外有生活的痕迹。
但是架不住这里新呀,架不住它就是城市繁华的缩影呀。
“妈,老汉儿,我们切逛街嘛。”
当社区逛完,时间才三点多的时候,李而提议道。
李而爸妈虽然有些心慌慌,但是农村人谁不对自个儿户籍所属的主城区好奇,于是欣然同意。
虽然中介说从这里到山城市的中心步行的话也只要半个小时,三人还是选择了打车。
因为过年,外面行走的路人真的很少。
再一个,手中有钱,心中不慌。
一个出租车,几分钟三人就到了山城市的城市中心。
一个有着城市纪念碑的大广场。
因为高楼林立,大广场上早年修的纪念碑已经显得非常秀气,但是在纪念碑下面排队拍照的人却是异常的多。
“那个斗是我们的山城纪念碑啊?”李而妈看着那个书写着山城抗战胜利纪念碑大字,但被各种此起彼伏写字楼衬托得秀气的石塔发出终于一见的感叹。
山城纪念碑是山城血色历史的纪念,是每个山城人从小就知道,尤其是老一辈山城人情感的寄托,
第81章 多年蹭空调的经验[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