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6章 “三大模范中年”【下】[2/2页]

四十九弦修士 理过次发的左手空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对于他的那一套,王麻子懂得多一些,自己则懵懵懂懂,不太明白。

 而在自己心里,觉得只要坦诚相交、相互尊重就够了。

 如果能相互帮助,那就值了。

 如果能救济于危难之中,那就是生死之交。

 而牧歌就是自己的生死之交。

 所以,牧歌家有什么事,二狗子一定是第一个上去帮忙。

 ——

 不过,牧歌家似乎也没有什么事。

 “难道他生孩子、养孩子,自己能帮忙不成?!”

 对于牧歌,二狗子觉得这人就是自己最敬重、最钦佩的人。

 自己曾经说这世界上没有修士,但他坚信这世上有。

 结果,当年去摩托罗县城,他那二儿子阿布竟然成为了一名厉害的武者,成为了县城大户人家齐家的武者侍卫,报酬很高。

 难道这世上真的有修士?

 二狗子对自己曾经的论断产生了怀疑。

 不过,虽然自己曾经追问过牧歌多次,但他总是顾左右而言它。

 这更是增加了二狗子对这世上有修士的怀疑。

 如果这世上有修士,那自己或许也能腾达。

 当然,这修士或许与自己无缘,因为自家婆娘死的时候,那修士一点用都没有。

 而婆娘吃了那么多苦,自己也吃了那么多苦。

 或许自己将来会与修士有缘。

 ——

 当然,这都是未来的事情。

 就牧歌而言,后来齐家破了,对他们父子来说应当是一个利空。

 但二儿子阿布竟然被通北县的大户人家看上,做了上门女婿。

 这么好的儿子去做上门女婿,二狗子觉得很遗憾。

 但牧歌说,这是因为那大户人家神通广大,将处于绝症中的杜十娘给治好了。

 那大户人家上门后,来到卧室,然后杜十娘就能下地。

 最开始吃饭时,她就能吃八大碗,而且力气大得很。

 她们家建房子,杜十娘忙前忙后,简直是“女的当男的使,男的当牲口使”,一个顶五六个,将那些县城过来的老师傅和青壮后生都吓得半死。

 ——

 这事儿完全不是夸张,因为他家建那青砖黑瓦房时,二狗子亲眼所见,而他还是当时的一个壮年劳动力。

 而王麻子也不例外,因为他们以前是半山村的“三大杰出青年”。

 现在,大家年纪大了,不能再做那“杰出青年”,但做年轻人的榜样还是有必要的。

 所以,他们现在是半山村的“三大模范中年”。

 对此,二狗子还是很谦虚的。

 他自认为不够资格。

 除了挖坑、抬杠、埋人、修路、架桥啥的,其实他自认为没做过什么。

 如果村里人都像他一样中年守寡,那么这“半山村”以后肯定要灭了。

 而自家之所以能成为“三大模范中年”之一,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因为自己有牧歌这个相好,因为村里帮助挖坑、抬杠、埋人的人多了去了,也不见得他们能做发模范。

 跟牧歌在一起,不想变好,都很困难。

 所以,那个“模范之家”的红牌子挂在了二狗子的屋门前。

 ——

 没办法!

 这实在是因为今日之“牧歌”并非昨日之“牧歌”。

 他现在是放个屁都能震动方圆十里八里的大人物。

 当然,牧歌是一个谦虚的人,很低调。

 哪怕他放屁,也最多是放一放阴屁,熏死你!

 阿布离家,去做了通北县上门女婿后,摩托罗县知县【时添饭】竟然亲自到杜家来嘘寒问暖。

 对于这些“狗官”,二狗子叔叔虽然认为他们和自己一样有个“狗”字,但大家并非一条道上的人,因为那些狗是坏家伙,而自家可是一只“好狗”,说错了,是个“好人”。

 因为自杜十娘这位秀外慧中且旺夫旺家的女人卧床后,牧歌家很是落魄,而不见这些大人物过来。

 现在牧歌发达了,这“狗官”竟然过来舔,看得二狗子很是恶心。

 对此,牧歌倒随性,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礼数周到地款待“狗官”。

 ——

 对此,二狗子也不好公然反对,但就是心里不舒坦。

 而且,他心里还有些纳闷。

 为什么当年大家一同去了摩托罗县城,为什么就只有他们父子飞黄,而他和王麻子都没有腾达?

 对此,他和王麻子说不出个所以然出来。

 于是,他就与王麻子一起问牧歌。

 反正牧歌是那种容易沟通的人。

 但容易沟通,并不意味着容易明确真正的原因。

 因为牧歌说,对此他也云里雾里,或许只有二儿子阿布才明白其中的门道。

 但阿布已经离开,所以牧歌也只能猜测。

 牧歌说,这或许是因为自己的二儿子生来就是一个天才,是天仙下凡,读书成绩好,养鸭下蛋多,养松鼠则松鼠听话,甚至抱了野鸡阿花过来,其打鸣天赋也与众不同。

 而到了县城后,这儿子说话做事自自然然,并且用功很勤。

 在习武方面,简直如同喝水一样,又快又好。

 ——

 牧歌兄弟说来说去,其实就是一句话,即自家二儿子阿布是和那位大名鼎鼎的【陈道明】一样的人物。

 这位陈道明,二狗子和王麻子都不陌生。

 因为大家都同在村长老爷爷那儿读书。

 而村长老爷爷的课本则就是那本《字类通解》。

 《字类通解》课本上,“陈道明”的大名,大家自小就熟悉呢!

 说起这人,他其实是青苹果郡人的骄傲,因为关于他的传说,牧歌已经讲过不知多少次。

 越重要的东西,讲的次数越多。

 那陈道明来自于和本县同属于青苹果郡西部的摩托毫县。

 他是一个普通农户人家出身。

 据说,他从五岁起人一目十行、过目不忘,一本书看一遍就能背下。

 十岁时你给陈道明一屋子的书,他就那样翻啊翻的。

 然后陈道明就记住了,并且他还懂了!

 十一岁陈道明去参加当今赛罗皇朝的科举大赛,勇夺状元。

 十二岁时,青苹果郡郡守亲自找到陈道明,给他端茶、倒水和拎包,许诺要以三层青砖黑瓦别墅、十万两安家费和五千两的薪俸等昂贵待遇,延请其为青苹果郡的文治教化官员。

 不过,陈道明拒绝这一待遇,回到了生他养他的老家摩托毫县。

 在老家,陈道明闭门一年,撰写出了《字类通解》这本旷世着作,成为了天下闻名的大智者、大学者和大先生。

第6章 “三大模范中年”【下】[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