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事儒文,甚解;事算学,甚明;事医道,甚理。
博闻多识,多闻道而多知道,实乃不世之才。
今册封平民董寅,为国子监司业,从四品官职。
赏白银一两,望贯彻始终,勤勉于身。
戒玉尺一柄,特许董寅可在天下书院为师,不理官职事,上教王郡,下策青白。
钦此!”
圣旨宣完,京城长街,万余人虽不抬头,但人人侧耳交目。
一上来就从四品,什么概念!
在这重儒的九禹,担任国子监司业,天下书院先生,什么概念!
一把戒玉尺,上可教皇子郡主,下可鞭策青白儒生,后半句还好,前半句是什么意思,以从四品官职行二品少傅之职,什么概念!
“微臣!领旨!谢皇恩!”
董寅一言,响彻在京城宅院,天下书院,还有自己心中愿。
......
昨夜,经过长安宫一事,董寅伴禹皇回到养心殿。
“年辩胜,还儒运,救皇子,董寅,你要朕怎么赏你才好。”
禹皇走到养心殿院中,便停了脚步,转头看着董寅。
令禹皇也没想到的是,董寅竟在自己说完,铛一声,单膝跪于地。
也没了青白衫不用行跪礼的说法,董寅这一跪,为自己,为故人,如果可能,斗胆也为天下人。
“皇上,皇上既然要赏,董寅万万不敢推辞,董寅有三愿,望皇上赏许于我。”
董寅单膝跪地,双手作揖礼,将头埋入臂环之中,一字一句,字字诚心切意。
“哈哈哈,三愿,你还真敢说得出口,向朕如此讨赏的,你是第一个,说吧,朕听听,是如何三愿。”禹皇笑道。
“那我说了。”董寅微微抬起头,用眼向上瞟着禹皇,但随后又立马埋下头去。
“臣第一愿,望陛下准董寅在天下书院担任算数先生,将我师之道流传于世,此愿为开民智!”
明月高悬,君子低眉。
言之凿凿,志之皓皓。
也许禹皇本来以为董寅会提什么黄金百两,白银千两的赏赐。
故无言片刻,禹皇才缓缓说道:“传师道,开民智,你这第一愿朕准了。”
“臣第二愿,望陛下准董寅,授课之时,传算学亦可传人道,将董寅心中道讲之于众,此愿为明民理。”
“哈哈哈,你这第二愿和第一愿有何区别,授课之时,自当你意为,朕准了。”禹皇又笑道。
世间先生,传业授道解惑,这个世界算学不发达,就算国子监的先生讲课时,讲着讲着就会变成那“人不可无志”的偏儒课。
所以禹皇才会认为,董寅这第二愿和第一愿没有区别,自然很快地就应许下来。
但禹皇不知道的是,董寅这第二愿的人道民理,是如何的人道民理。
“继续说吧,让朕听听你的第三愿。”禹皇说道。
“董寅第三愿,非向皇所求,而是向天下所愿,董寅愿民明理,人人皆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第39章 吾有三愿[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