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过年五月份,邵华顺利地生了一个胖小子。建国取名为夏少春。“少字”通“邵”,春是五月的意思。不难看出,这孩子名字的寓意是夏、邵的春天希望。
八十年代,人们生活还很贫困。在北方,谁家要是添丁壮口的,关系不错的人就会来祝贺。祝贺时人们都会拎点鸡蛋,扯块布料什么的。当然也有拿红糖的人。
邵华的女同学,女同事多些,来的人,大都拿的是鸡蛋。因为坐月子需要吃鸡蛋和红糖。几天下来,按一天吃五个鸡蛋,大家送来的鸡蛋也差不多够邵华吃一个月了。
邵华坐月子有半个月了,她走进婆婆的厨房,发现鸡蛋所剩无几。就在这时,建国母亲慌慌张张的从炕上下来,急忙走了过来。
“妈,鸡蛋怎么会这么少?”
“对呀,一天给你煮五个。可不就没有了。”建国母亲的脸子立马从慌张变得阴沉。
“怎么,你这是来查我,看看我是不是偷吃了不成?”
“妈,我不是那个意思,我记得一共是一百三十五个鸡蛋,这才半个月呀!”
“你这丫崽子,我这桌上桌下地伺候你,你不领情也就算了。怎么还质问我了。”建国母亲的脸子更难看了。
“妈,你也知道,我的奶水太少,少春饿得总哭闹。我就想多吃点营养的东西。咱家除了大家送来的鸡蛋,还有啥呀!”
“别拿孩子说事了。你不就是嫌弃我把鸡蛋弄没有了吗?没了就是没了。你吃半个月了,也可以了。我坐月子就吃三天的鸡蛋,不也好好地把他们都养大了。”
“你这老太太,怎么能这样!”邵华气愤地没有叫妈。
就在这时,建国的叔辈姐姐来了。
叔辈姐姐的年龄和建国母亲相仿。
“姐,你也知道我的奶水不够孩子吃。那么多鸡蛋,可是这才半个月就没了。”邵华气急地说道。
叔辈姐姐听了一会儿,明白是怎么回事了。她看看建国母亲,没有说啥。
“你这丫崽子,还学会告状了,这是。鸡蛋没不没的,我也没偷吃一个。”
“孩子奶水不够吃,你说咋办?”邵华急了。
“我明天给你偷去!”
叔辈姐姐看邵华很激动,急忙说道:“邵华,你这坐月子呢,可不能生气,先回去吧。”
邵华一边嘟囔“我生孩子你都没买过啥,鸡蛋还给我弄没了”,一边推门回去了。
“这小媳妇,我桌上桌下地伺候她,还来质问我鸡蛋怎么没了。那玩意儿多吃一口少吃一口还能馋死你咋的。”
“老婶儿,这是你的不对。邵华哪是那样的人?取U獠皇桥潞⒆幽趟?还怀月铩!
“前两天,屯子里来人,我托他回去给我二哥捎点鸡蛋。你说我二哥家多难啊。这小媳妇,少吃一口都不干。”
叔辈姐姐听建国母亲这样解释,嘴唇动了动,想说啥又咽回去了。她改口说我去看看邵华。
叔辈姐姐推门走近邵华身旁,坐了下来。
“姐,这日子没法过了。我结婚,她不让建华去接我,我坐月子,鸡蛋还不知道让她倒腾哪儿去了。”邵华一边说,一边掉眼泪。
结婚时,婆婆不让建国去接亲这件事,已经深深地刺痛了邵华的内心。在这四个月里,邵华虽说尽量压制自己,去调整自己。可是心情不好的时候,邵华有几次想把脾气发泄出来,最终她没有,她不能把矛盾激化的更大。虽说现在是自己在受委屈,可一旦矛盾升级,最难的还是建国。
邵华想着这几个月来内心的压抑,再加上刚才婆婆的不讲理,邵华的内心就像是被点着火。
邵华尽量用泪水去浇灭心中的这团怒火。
“邵华啊,你得控制自己的情绪,再有半个月就满月了。这期间可千万不能太委屈了。”叔辈姐姐说道。
“姐,我心里好憋屈!”邵华又哭了。
这时,少春也哭了起来。
邵华开始奶孩子。少春裹着乳头,没一会,又哭了。
姐姐明白这是邵华没有奶水。说道:“再试试给孩子吃点奶粉吧。”
“姐,我试了。少春不吃。”
“你用你的奶水拌奶粉试试。”
“嗯,姐。等有奶水的,我再试试。”
这时候,建业放学回来了。听见姐姐在和嫂子邵华说话,就走了过来。站在厨房没有进里屋。
建业看邵华嫂子在哭,就问姐姐出什么事儿了。
叔辈姐姐小声地把刚才发生的事儿说了一遍。
建业听完,没说啥就走了。
回到家,母亲正在做饭。
“妈,你真把鸡蛋给我二舅了。”
“啊,前两天我托人送去的。”
“妈,你怎么能这样呢。咱家养的鸡都死了。鸡蛋是嫂子的同学朋友拿来的,你怎么能送给我二舅呢?”
“你忘了你小时候没粮食吃,要不是你二舅送来一袋高粱米,都得把你们给饿死!”
“这些年,我二舅也就是送来那一次米呗。我和我哥都记得,以后我们会还给他的。可是,你看看,我嫂子进咱家门以后,你都做了些啥?”
“你为啥总是看不上我嫂子。我嫂子哪样对不起你啦?”
建国母亲其实也知道,家里这么困难,能给建国成个家实属不易。可是一分钱能难倒英雄汉,自从孩子他爸去世,建国母亲起早贪黑的干活,依旧是难以维持身下的这几张越来越能吃的嘴。没办法,她只能是一分钱掰成两半花。再加上建国母亲的年龄,也只不过才四十岁的样子。对父母,她需要孝敬;对兄弟姐妹,她也需要来往。
一个女人从三十岁守寡,还要喂养只会喊饿的孩子们,在极其困苦的环境下生存谈何容易?
建国母亲也知道风风光光地把儿媳妇娶到家里,是多么有脸面的事情呀。可是她没有这个能力。多年生活经验告诉她,只要能办成事,办法是逼出来的。
眼看建国和邵华越来越相恋,结婚是迟早的事。按当时结婚娶媳妇的标准来看,最少也需要三五千块钱。可是钱在哪?虽说建华上班了,可单位总爱压资。有时开工资,他又都贴补到家里的日常开销当中了。
邵华是个好女孩儿。建国母亲从心里也非常认可。为了能把邵华娶回家,她就想到了把生米做成熟饭的办法。可结婚总得去接亲吧!去接亲就得送彩礼,可是彩礼的钱又在哪儿呢?建国母亲回娘家想过办法,结果只有二哥把积攒的鸡蛋卖了,东挪西借的,才弄到一百多块。事后,建国母亲才知道,二哥为了她,天天被二嫂骂,两个人总干仗。
彩礼钱没有,建国母亲只能狠狠心,装傻充愣硬挺,干脆不去接亲。
媳妇是虎弄到家了。本想大事完成一桩,却不料儿子建国每天都在邵华面前唯唯诺诺的,开了工资又尽可能的花在邵华身上。建国的心已经不在家里了。建国母亲的生活压力又大了。无名火无端端地一阵阵冒出来。所以,她说话总是夹枪带棒的。
前些天听村里来人说二哥家因为帮她,两口子在打仗闹离婚。建国母亲一咬牙就拿出五十个鸡蛋让他捎带回去,也算是还了二哥家的一部分外债。
没想到现在老二建业也用质问的口气对待她。心里积蓄了多少年来的酸辛一下涌上建国母亲的心头,她说不出道不明的,委屈地哭了起来。
建国母亲,一个四十岁的女人,用两只圆规似的双腿支撑着瘦弱的身躯,站在锅台旁号啕大哭了起来。
建业从来没有看到自己的母亲这样哭过,顿时不知道如何是好。一下子跪在地上,嘴里不停地说“妈,我错了”。
建国母亲一边哭,一边拽建业起来。可是她没有力气能把建业拽起来,索性也蹲在建业身旁,搂着建业哭。
建国母亲一边哭,一边嘴里喊着建业父亲的名字。
叔辈姐姐在邵华屋里听到建国母亲撕心裂肺地哭声,急忙跑了过来。一进门就看到娘俩抱头痛哭,眼眶也湿润了。
“老婶,老婶,我知道你不容易,快别哭了,哭坏了
第2章 邵华坐月子[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