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陈平说道:
      “立功行赏,无非是钱财、物、权力和荣誉。
      而物通常就是土地,刚才已经讨论了土地会有诸多弊端,需谨慎用之;
      而权力的授予毕竟有限,只能使极少部分人受益;
      荣誉虽然可以惠及面广,但颁发荣誉时常常附带着钱财和物,不然荣誉就没有意义;
      剩下就是钱财,钱财可以陪随着荣誉一起作为奖赏,这不失为一个好办法,但如果撑握不好,又会加重国家的负担。
      所以以上几者,需要掌握好平衡,施行起来很难。”
      “卿分析的很好,我就是对此很为难,这确实需要再三斟酌。今天就到此为止吧,日后再议。”
      魏道其实最担忧的是像韩信等人,日后立下大的功业,要不要封侯封王?
      如果不封,这些人还会不会听从自己的调遣差使?
      如果封了,天下岂不是又出现裂土分崩的局面?这些都令魏道头痛不已。
      安邑这边的事情基本上处理完毕,魏道正准备从安邑返回都城平阳,这天,黑伯来报:刘邦派密使来访,正要赶往都城平阳,大王要不要在此见他?
      魏道说:“不要说我在安邑,先让他赶往都城平阳,等我回去再见他。”
      黑伯正要离去,魏道叫住了他,问:“探子有不有说刘邦拜大将、大将军之类的消息?”
      “没有接收到这样的消息,只探得刘邦在为进关中做准备,这一点早已经向您禀报过。”黑伯回答道。
      “你让探子随时注意,刘邦军中有不有新提拔的将军,这一点很重要。”
      “好!都记住了,我这就去办。”
      魏道感兴趣的是韩信没有去投靠刘邦,刘邦还会不会有新的大将人选。
      黑伯走后,魏道召来陈平、苏轼、韩信和虞子期,说:
      “你们猜测刘邦派密使前来,所为何事?”
      大家都在思考,陈平先发言了,“我大胆猜测,刘邦应该是想要与我魏国结盟一起攻楚。”
      “密使是何人?我可否认识?”魏道问苏轼。
      “密使是一个叫郦食其的老头儿。”苏轼回答道。
      “那一定就是来劝说我魏国同他一起攻楚了。”魏道思虑着。
      韩信说道:“只是刘邦现在远在汉中,而我们跟楚国仅一河之隔,如果打起来,最先吃亏的肯定是我们。”
      苏轼说道:“说一句泄气的话,以我们现在的力量,恐难以与项羽抗衡。”
      “且不说难以抗衡,就算我们与项羽旗鼓相当,这种事情也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魏道说道。
      陈平接着魏道的话继续说:
      “刘邦就是坐收渔翁之利嘛,等我们跟项羽战得你死我活的时候,他打进关中,占据关中肥沃的土地。”
      “依各位的意思,就是不与刘邦结盟了,可是以什么理由回绝他呢?毕竟以后还有可能找刘邦结盟,现在不能把关系搞僵。”魏道问道。
      陈平想了一下说道:“一个字:拖。就以我们现在国力薄弱,未曾准备好为由。”
   &nbs

第43章 高山流水[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