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或者说,很陌生的熟悉感。
这种无形的气场影响着彼此,也影响着周围人。
远处的江湖豪客在这一刹那,都将目光聚集到此二人身上。
就连年轻皇帝,他们都无视了。
这种奇异而磅礴的气场,可以在当场每位江湖人士身上找到些许痕迹。
这种气场,叫做江湖,又称武林。
苏幕遮出身草野,身上有这种气场不足为奇。
姜承和身为将军之子、一代虎帅,却也有着媲近江湖人的气概,倒值得咂味。
可若是他们了解二十年前,曾有一少年化名“姜凡”游历四海,并闯下显赫名声的话,他们也就不奇怪了。
战神剑扬名于军伍,但剑冢守剑人却甘愿为其守剑。
由此可见,战神剑并不完全是军队的剑,也是一柄纵杀于江湖的剑。
若不然,守剑人便不会为其守剑。
可是这个秘密,早已经湮没于江湖的尘埃中。
天下英雄出我辈,江湖中的英雄迭代太快,没有谁是永远的英雄。
能一鸣惊人者已是不易,能领风骚三五年者,便是天下奇才。
若能纵横武林十年,还能一呼百应。
这样的人,若非武林巨擘、背靠名门大派,那就只能是商贾了。
江湖,是最容易将人遗忘的地方。
青衣少年,已经成了如今的虎帅。
当年的一剑飞霜九州冷,也已经隐藏于江湖人的记忆深处。
几乎...都快被遗忘。
在苏幕遮的眸中,姜承和仿佛看见当年的自己,那是何其相似的眼神。
为民请愿,路见不平一声吼,天下事以侠义二字断之。
生而无畏,死亦无畏。
可如今的他,已不是曾经的那个少年。
他传音入密问道:“你知道,我为何要舍弃平安镇三千人?”
苏幕遮嘴唇轻动,同样是传音入密:“为了彻底剿灭胡越王军。”
姜承和的眼神变了变,眼中闪过丝丝苦涩:“你既然知道,为何还要进京?”
苏幕遮道:“我知道是一回事,是否理解是一回事。但是我该怎么做,那又是另一回事。”
姜承和轻轻摇头,这样的道理,他又何尝不懂呢?
世上聪明人,不管别人做了多么匪夷所思的事情,他们都能看透、都能看明白。
易位思考,也能理解对方为何要这么做。
但是否赞同他的做法,是否要以行动去反对他,那才是聪明人应该去思考的。
聪明人之所以聪明,并非因为他们善于思考,而是善于行动,做出他们认为正确的举动。
姜承和道:“不错,你比我想象的更强大。如果你我不是在京城相遇,或许能成为朋友,协助我平定天下,还天下百姓和平安宁的生活。”
苏幕遮道:“你错了,你的所作所为并非为天下人,只是为你虎帅的名声。我能闯营杀胡越王,你当然也可以。但你没有这么做,因为这么做并不光彩,并非三军之帅应该做的事情。所以你宁愿牺牲更多平民、更多百姓,来成全你的丰功伟绩。”
姜承和的身体晃了晃,犹如他的心在颤一般。
有些话,就像是把锋锐的刀子,将他潜藏的私心一点点割开,曝露在人前。
这点儿私心,被强烈的自尊与虚荣所包裹,轻易不能给人看见。
一旦被点破了,必然会恼羞成怒。
因此,姜承和的眼睛红了,后槽牙相互摩擦着。
他瞪着苏幕遮,用刀子一样的锋利眼神瞪着苏幕遮,仿佛这能将他杀死,能让他将刚才说出的话吞回去。
可苏幕遮的表情依旧。
恬淡、从容、平和。
从他的脸上,很难看出任何情绪波动,仿佛那张脸本就该是这个样子,似乎永远都是这个样子。
姜承和道:“你我,本可以成为知己。”
苏幕遮没有用传音入密,低声道:“我不杀无辜之人。”
姜承和不再说话,因为他明白:面前这个年轻人,永远都不会懂得“一将功成万骨枯”的道理。更不会懂得,牺牲一部人,才能成全更多人的道理。
这样的道理,只有他这样纵横沙场多年的将帅才能深刻领悟。
天注定,他们或许能理解彼此,但绝不会并肩同行。
“不,他不是皇妃。”
年轻的皇帝端视鱼时慢半晌,否定的扬声说道,他又强调一遍。
“这个人绝不是皇妃、绝不是,皇妃肯定是被你杀了。来人,摆驾临清宫。”
第42章 辨别真伪[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