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安不顾自身安危前来宫中救助,皇帝很是欣慰。
所以在皇帝恢复身体,开始上朝的第一天,便直接封苏谷安做了首辅,替了冯首辅的位置,正式开始大规模改革。
苏谷安在皇帝的支持下,开始了自己的理想,这第一步,便是用亩税制代替人头税,人头税对普通的百姓来说,实在是太过沉重。
有地的大地主们地多人少,交到赋税才是九牛一毛,普通的百姓地少人多,交了赋税就是等于把大半年的成果悉数全部上交。
可亩税制就不一样了,地多的就多交点税,地少的就可以少交一点税,反正一亩地交三分之一的税,剩下的都是自己的,让老百姓的一阵欢喜雀跃,连连称赞他们圣明的皇帝和这位年轻的苏首辅,得到百姓们的爱戴和支持。
可有人喜就有人愁,这税制改革,可是触及了很多大地主们的利益,尤其是在京官员,他们哪一个不是拥有良田千亩的,一下子要多交这么多赋税,实在是难以接受。
所以,自改革以来,皇帝收到的奏折,十之八九都是批判苏谷安的,但皇帝哪里会理会他们?干脆就是两眼一闭,充耳不闻。
除了苏谷安和一些支持的大臣的奏折,其他的皇帝都不想看,因为就算不看也知道,这些人递上来的奏折是写的些什么东西。
眼看着陛下如此偏袒苏谷安,那些大臣们很是气愤,便集中在一起,出谋划策,想出对付苏谷安的法子。
终于,让他们找到了一个缺陷——苏谷安的弟弟,苏谷乐!
苏谷乐如今可是一个经商奇才,团圆饭馆、批发店甚至是和慕衣坊的衣料布匹,都快开遍了整个大宋。
那可不得了,要知道,朝中很有几位老臣最是重视农本的,对经商之事极为鄙视。
要是那些老臣知道了苏谷安有一个经商赚钱赚的这么厉害的弟弟,定会拿苏谷安当成典型的靶子进行批判,有了这几位老臣的支持,还怕他们干不倒苏谷安?
计划通,也正如那些反对的大臣想的那样,那些原本极为欣赏苏谷安才能的老臣,听说他有一个经商的弟弟,二话不说,即日起就开始启奏折去批判他。
第123章 苏谷安封宰[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