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思博十六岁的半大小子个子已经很高了,力气也不小,他算了算日子,有点遗憾:“李娇,下星期我就要回去了,以后就不能帮你浇水了,不过没关系不出意外的话,寒假我一定回来。”
真的好快,穿过来都快一个月了。
尽管还没发大财,但没饿死,猪也养起来了,后山的菜也在持续收获中,卖豆芽已经挣了近二百块钱了。
再加上其他挣的,接近三百块了。但因为买了小猪等等,现在手里这个年代的货币还有一百多。
周美珍也已经恢复了上班,但是因为那场灾难的缘故,公司正好一批货发过去,目前货款还没收到,将来也不一定能收到,对一个镇上的小厂来说,可谓元气大伤,所以现在生产并不正常,上班也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不过这倒也是件好事,就有更多的时间养猪,种菜。
李娇知道接下来两个月,国家会发生两件非常大的大事,然后很多政策就会出台,杨思博接近中心,肯定感知的比较早,他作为明年的第一届恢复高考的应届生,应该不会浪费时间再回来,而是会把所有精力都投入高考中。
反正不可能再下乡了。
“你哪天回城,要早点通知我,我们一家送送你。”感谢的话,就不说了。
免费劳力做了这么多天,临别的时候,表达一点小小心意总行的吧。
“一周后回城。”杨思博也没拒绝,毕竟爷爷奶奶准备了好多土特产,山路艰难,指着李娇家的三轮车送呢。
“我这个暑假做的最多的一件事就是拎水,感觉就跟水干上了。”杨思博笑着说。
可不是?种菜要拎水,冲猪圈要拎水。
李娇笑道:“所以说水是生命之源。”
“我回城以后,你可怎么办?”杨思博算了算,现在李娇家用的水有一大半是自己拎的,以后自己不在了,李娇可要累死了。
杨思博看看李娇瘦骨伶仃的手臂,能提半桶水就不错了。
这确实是个问题。
“要不我们这几天挖个水池,把那个山泉水储存下来,那样你就不用到前面去拎水,路程就少了一大半。”杨思博想了想说。
李娇家后山确实有一处山泉水,水流并不大,但是积少成多,挖个水池确实可以。
不过,这可是大工程。
因为山泉水经过处可不容易挖,要只是普通的泥土的话,那两个小孩还可以抱着愚公移山的精神,慢慢挖。
那可都是石头啊。
李娇决定这件大事交给爸妈。
反正大忙已经结束了,请几个力气大的男劳力带着专用工具来挖几天应该没问题,李修昌随即就开始了行动。
李娇家喂了十只猪这件事,这一段时间在村里传得沸沸扬扬。
很多人都抱着看笑话的心态,都说李修昌到底是个“先生”,对农事不熟,眼高手低,心大,不切实际,都不相信他能撑下去。
但也有很多人将信将疑,反正很少有人赞同的。
这一点,李娇一家都知心知肚明,当然了,要是没有超市空间哪里能弄到那么多饲料?没有饲料喂毛个猪啊!
这
第49章 挖水池[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