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 即便是在宫里,或许会找到比这株人参年份更久的,可绝对找不到比这株人参品相更好的,也难怪贵人会如此看重梁家,处处替梁家说话,为梁家人着想。不说梁家能种出那么好的稻种,就说这株人参,想来梁家也是有别人不及之处。
      虽说匹夫无罪,怀璧其罪,但有贵人做靠山,也难怪梁家敢将这些显露于前,这是有底气啊。
      当然,梁家宝同样为费公公也准备了一株稍差一些的人参。说是稍差,品相上看也有百年份了,这就让费公公更觉梁家人亲切,直言等梁家人有机会进京,他一定会好好做东,宴请梁家人。
      等费公公带着满满一车梁家送的东西离开后,到梁家来拜年的人便没停过,男客女客都有,认得不认得的都上门了,梁唤和刘氏能记住的没有几个,显然人家也没多在意他们记不记得住,只是想要在他们面前先混个脸熟,往后凭着这份脸熟,遇事了也好开个口。
      于是,等过了正月初八,梁唤发现竹林里这几间屋子竟不大装得下收到的礼物了。
      好在过了初八后,来府里拜年的便不多了,梁唤便拿着收礼时记录的礼账挨个对过,将这些收来的年礼,一样样按着差不多的价值又让下人还礼回去。
      虽然也是礼尚往来,梁唤的态度却摆明了,可以结交,却不会欠下别人的人情,往后遇事求上门,帮是不帮都由他说了算,而不是拿人家的手短了。
      收到回礼的人家有失望的,也有高兴的,但大多都会借着这个由头想与梁家常来常往。
      梁唤和梁家宝大多时候都在店铺那边,男人们便直接去梁家的店里捧场,而他们的夫人则是借着各种由头,或登门拜访,或下帖相请,刘氏一直忙过了正月才算是稍稍闲了下来。
      当然,原本想要与梁家结亲的,这回就更努力了,可刘氏一直不松口,也让人很没有办法。
      梁珠一直在跟着嬷嬷学规矩,哪怕是过年期间,也只让她歇了五天,过了初五便又开始学起,除了学习一些礼仪上的,更多的则是教她如何识别他人言语间的陷阱,以及待人接物时如何才能做到落落大方。
      刘氏还让教养嬷嬷多教梁珠一些为人处事方面,至于她能否听得进去就不好说了,毕竟当初在浔州府时,刘氏也请过教养嬷嬷来家里教几个姑娘,梁珠还不是一样没学进去?
      但不管怎样,学了一段时间后,刘氏看梁珠为人处事上似乎真有很大的变化,便开始张罗起梁珠的婚事。
      既然一家人如今都住在锦安城,自然是要在锦安城里给梁珠挑婆家,可之前梁珠还有几个能相中的人家,自从梁家接了两回圣旨后,梁珠突然不大看得上了。
      刘氏也很无奈,她对这个闺女不知能说什么好,可让她嫁得更好一些?刘氏真怕她被婆家不喜再给退回来。只能对梁珠道:“之前与你们姐妹说过,赚到的钱交公,将来你们的嫁妆也会由公中出,你却选择自己准备嫁妆。既然决定了,往后哪怕是嫁入高门,也不要指望着娘家会因此给你准备更多的嫁妆。”
      “娘,我也是你的女儿啊。你怎能厚此薄彼?”

第133章 厚此薄彼[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