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00章 开疆拓土的大奖,顿悟机缘[1/2页]

综武:卧底大唐,扶持李秀宁登基 风箫声动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翌日,七月十八日。
      微风细雨,难得凉爽。
      京师宫内响起一道尖锐宣见声。
      “宣,唐国使臣觐见!”
      声音传开,李易与王玄策持节入殿。
      越过宋朝群臣,李易昂首直视前方龙椅上的大宋天子,稍稍行礼:“外使李易,拜见宋国官家。”
      王玄策紧跟着行礼道:“外使王玄策,拜见宋国官家。”
      “免礼,平身。”
      龙椅上,气色不是很好的赵祯稍稍抬手:“贵使今日来意,我已知悉,所奏和约我也都看过,此番两国罢战,于国、于民皆有利,只望唐、宋两国能永保盟约,不背不离才是。”
      李易笑呵呵颔首:“官家说的是,我们大唐也希望日后不要再出现大宋犯我边界、扰我民众的事情。只要大宋不毁约,我大唐定不会视盟书如废纸。”
      “陛下,臣有一问想请教唐使。”
      下方左侧文臣队列中,有人出列拱手:“敢问李郡公,如今唐宋立下和约,大唐要我大宋不得在边州设军,那郡公是否也应当从襄阳撤兵。据老夫所指,大唐非战时并无总管、都督一职,郡公若还留在襄阳,这份议和盟书签与不签有何异?”
      听到这话,李易稍微侧身:“可是范相公当面?”
      “老夫范仲淹。”
      “范相公视我为洪水猛兽,晚辈荣幸之至。”
      李易恭维了一句,才继续道:“只是您有些多虑,就眼下来说,唐宋议和不是秘密,我麾下的河南将士何尝不是归心似箭。所以只要大宋尽快把答应好的骏马资费交给我,我自然会回洛阳。”
      “不过范相公这话倒是提醒我了,襄阳三州刚刚归附,我大唐也不能指望从这三州征召将士,防备你们宋国,我是得把这事解决后再回去。”
      李易说完,一旁很快有人出来打圆场:“郡公何至于如此,唐宋皆是中原大国,岂能将信誉抛之脑后?你我都不该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这话看似是对李易说的,但最后一句却是暗戳戳的指向范仲淹。这让范仲淹气的脸色发黑,却不得不强忍着。
      “好了,好了。”
      赵祯这时没再沉默,摆手说道:“我相信唐国议和的诚意,议和盟约我已盖章,这就交给外使带回大唐。至于合约中约定的军马之资,何时凑齐、何时交付,这些就由韩相公领礼部与唐使商定即可。”
      说完,一位中年内侍捧着和约盟书递给李易。
      李易双手接过,拜道:“多谢官家,外使先行告退。”
      ………
      接下来的两天,便是李易最忙的日子。
      别看当初开口要价几百万白银很是随意,但当坐在谈判桌,去商定究竟要哪些货物的时候,韩琦却是没给李易太多让步。
      用韩琦的说法,赎金和往后每年的岁币他们认,但究竟怎么付,不可能全听大唐的。而李易显然也不想要大量低价布帛和物品,不然带回去只会对大唐原本的经济造成冲击。
      双方坐在谈判桌上,虽然没到把每一两银子都掰开算的地步,但李易有幻音坊提供的商业情报,显然也不会任由韩琦忽悠。
      最后还是李易让步,仅仅定死了四成‘岁币的货源,而其中两成的湘绣、锦缎供货商,正是六分半堂的产业。
      具体交货事宜谈妥,李易先一步返回襄阳。
    &n

第200章 开疆拓土的大奖,顿悟机缘[1/2页]